油井出砂调研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油层出砂机理研究调研 油层出砂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不仅给采油工艺带来许多麻烦,而且影响储 层采油速度及油气采收率,严重时甚至造成井壁坍塌、套管损坏,乃至油井报废.目前,国内外在 防砂工艺方面均有长足发展,但在出砂机理方面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徐守余、王宁在研究大量 文献基础上,对油层出砂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更好地防砂、控砂及提高油井经 济效益等提供保障. 油层出砂影响因素,从大方面可分为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2大类.地质因素主要包括沉积 相、构造应力、砂岩颗粒大小及形状、岩矿组成、储层敏感性、润湿性、压实情况、胶结物 类型及胶结程度、油层压力、流体性质及分布等.在开发过程中,生产条件的改变会对地质因 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改善或恶化出砂程度;工程因素包括开采因素和完井因素这些 因素在多数情况下受工程活动控制,包括生产压差、液体流动速度,多相流动及相对渗透率、 毛细管作用力、含水变化、完井类型、井深结构、生产工艺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 响,只有深入研究油层出砂机理,找出这些因素与出砂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达到防砂、控砂及 出砂,提高油田开发效益. 地质因素与出砂机理 1.1 构造应力的影响 在砂岩地层中钻井后,会在井壁附近形成一个塑性变形地带由岩石力学理论可知,塑性 带的稳定条件是: ° 1 P0 =2S0tanP 式中Q 1——最大主应力,MPa; P0——地层孔隙压,MPa; S0——岩石固有剪切强度,MPa; P ——破坏角. 左端是岩石颗粒承受的有效径向应力.通常,若径向应力° 1>2 MPa,则会破坏其稳定条 件,使塑性半径向外扩张,即骨架结构失去平衡,开始出砂。断裂带及地层破碎带部位,受构造应 力的影响较大,导致地层内部岩石骨架遭受破坏,降低S0,是最易出砂的部位或出砂最严重的 地区,而远离断裂带及地层相对完整区域出砂程度相对缓和.因此,在油藏开采早期,应尽量避 免油井靠近这些地区,或尽早采取防砂措施,以防止严重出砂情况的发生. 1.2砂岩性质 通常,地层埋藏越深,压实作用越强,胶结程度越好,岩石压实紧密,地层不易出砂.砂岩胶结 程度是影响出砂的主要因素.胶结性能与埋藏深度、颗粒大小及形状、胶结物类型和胶结方 式等密切相关.钙质胶结为主的砂岩较致密,地层强度高,不易出砂;以泥质胶结为主的砂岩较 疏松,强度低,较易出砂.砂岩颗粒接触关系是影响油层出砂的另一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如果砂 岩颗粒为点接触,油层压实作用较弱,地层则容易出砂.出砂模拟实验表明:对于疏松砂岩,出 砂过程的开始阶段是从胶结最弱处先开始出砂,然后出现砂体结构变化和破环使得渗流场变 化,形成高渗区域,流体集中在高渗区域流动,使砂体结构破坏而大量出砂,形成出砂道,继而砂 道进一步扩展增大形成砂窟. 1.3 储层敏感性与流体性质 储层敏感性 储层中的自生矿物与原始油层中的流体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当不同流体进入时,原始平衡 会遭到破坏,对出砂产生影响. 速敏性因流体变化而引起地层微粒运移,堵塞喉道,导致流体渗流阻力局部增大,增大 了流体对岩石的拖拽力,未被阻挡的更细微粒随流体进入井筒造 成出砂. 酸(碱)敏性酸(碱)液进入储层后与某些敏感性矿物及流体发生反应产生沉淀或者颗 粒,这些颗粒一方面作为地层砂被携带进入井底另一方面堵塞喉道,造成流体对岩石的拖拽 力增大,使更细微粒进入井筒造成出砂. 水敏性地层中粘土矿物在接触低盐度流体时,可能产生水化膨胀、分散,大大降低地层 强度,导致出砂. 盐敏性盐液进入储层后,由于粘土矿物的水化和膨胀导致地层出砂。 鉴于储层敏感性对油层出砂的影响,在油气开采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入井液中的固相颗粒 入侵.尽量采用较低的注采速度,对注水井采取防膨措施,可选用有机聚合物类防膨剂.酸化时 慎重选择用酸,入井液的pH值应控制在8.5以下,达到防止出砂的目的. 流体性质 流体粘度王凤清等通过实验模拟流体粘度与出砂量的实验表明,油层开始出砂的临 界流速随流体粘度的升高而下降.也就是说,流体粘度越大,越容易出砂。当流速高于出砂临界 流速时,在相同流速下,流体粘度越大,出砂量越大.流体的粘滞性在出砂过程中表现出2种机 制:一是悬砂、携砂;二是携砂流体对砂体的冲刷和剥蚀.流体粘度升高,携砂、悬砂能力增强, 流动过程中的拖拽力也就增大,对砂体的冲刷和剥蚀就更加严重,最终导致出砂加剧.由此可 见,在油藏开采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防止由于脱气改变原油性质,流体 粘度增大,导致出砂. 流体pH值 汪伟英等通过实验研究表明,注入流体的pH值对出砂有一定的影响,pH 值增大,临界出砂流速减小.当pH值达到14时,出砂量急剧增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pH值的升高,使岩石粘土矿物中晶层间斥力增大导致粘土矿物更易分散、脱落,随流体的流

文档评论(0)

z190712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