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高培毅.pptVIP

儿童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高培毅.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殖细胞瘤 本文档共84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41分 生殖细胞瘤 本文档共84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41分 生殖细胞瘤 本文档共84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41分 生殖细胞瘤 鞍上 本文档共84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41分 生殖细胞瘤 鞍上 本文档共84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41分 生殖细胞瘤鉴别诊断 实性生殖细胞瘤; 分隔样花环状生殖细胞瘤 本文档共84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41分 下丘脑错构瘤 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是一罕见的先天性脑组织发育异常性病变,又称下丘脑错构瘤或灰结节错构瘤,多起自灰结节和乳头体。 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并非真性肿瘤,而是一罕见的先天性脑组织发育异常所造成的由异位脑组织形成的肿块。肿块由异位的类似于灰结节的、分化良好而形态各异并呈不规则分布的神经元构成,其纤维间质内有正常的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节细胞。 本文档共84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41分 下丘脑错构瘤 肿瘤多起自灰结节和乳头体,向后下方脚间池生长,有时可突入三脑室底部。偶见肿瘤位于视交叉前方。肿瘤广基或有一蒂与脑组织相连。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可独立存在或同时伴有胼胝体缺如、视-隔发育不良、灰质异位、微小脑回畸形和大脑半球发育不良等。 本文档共84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41分 下丘脑错构瘤 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多在儿童早期发病,女性略多于男性。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性早熟、痴笑样癫痫及其它类型的癫痫和行为异常。 本文档共84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41分 下丘脑错构瘤影像表现 典型的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在MR影像上表现为位于中线灰结节、乳头体处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病灶边缘清楚,内部信号均匀。T1加权像上其信号强度类似于脑皮质信号强度,T2加权像上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强度影。 由于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是一异位的神经组织团快,故静脉注入对比剂后肿块无增强。 本文档共84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41分 下丘脑错构瘤(14-year-old female) 本文档共84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41分 下丘脑错构瘤(14-year-old female) 本文档共84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41分 下丘脑错构瘤(14-year-old female) 本文档共84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41分 垂体瘤 – 概述 颅内常见肿瘤,约占成人颅内肿瘤的10-15%。 绝大多数垂体瘤为良性肿瘤,垂体癌罕见。垂体也可发生转移瘤。 小于1CM的垂体腺瘤称之为微腺瘤。 儿童少见。 本文档共84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41分 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 垂体腺瘤较常见,占颅内肿瘤的15-18%左右。根据有无激素分泌而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两类;影像学上又将小于1cm的肿瘤称为微垂体腺瘤。 垂体瘤可发生在各年龄段,成人多见, 70%的垂体瘤发生于20-45岁的女性。大多数垂体瘤是无症状的,在非选择性人群的尸检报告中,无症状垂体瘤的发生率为3-27%。 本文档共84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41分 垂体瘤 功能性腺瘤较少发生于男性,且年龄偏大,多在35-60岁,以泌乳激素腺瘤最常见,生长激素腺瘤次之。 病理学研究显示,微腺瘤的发病率是垂体大腺瘤的400倍,但在影像学上大腺瘤发生率是微腺瘤的2倍。 本文档共84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41分 垂体瘤 内分泌学分类为: ①泌乳激素腺瘤;②生长激素腺瘤;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④促甲状腺激素腺瘤;⑤促性腺激素腺瘤;⑥混合型腺瘤;⑦嗜酸干细胞腺瘤;⑧泌乳生长细胞腺瘤;⑨未分化腺瘤;⑩瘤细胞样腺瘤。 本文档共84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41分 垂体瘤 垂体前叶含有三种细胞:嫌色细胞、嗜酸细胞和嗜硷细胞,均可发生肿瘤。垂体腺瘤有包膜,常突破鞍隔向上生长,甚至进入三脑室。肿瘤在鞍内常引起骨破坏或蝶鞍扩大、鞍底下陷等,向侧旁生长可侵犯海绵窦。瘤内可因出血而发生囊变。 本文档共84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41分 垂体瘤CT表现 CT平扫见蝶鞍扩大,鞍内及鞍上池内有圆形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边缘清楚,肿瘤内部可见低密度囊变、坏死区。鞍上池部分或全部闭塞。 当肿瘤侵犯海绵窦时,可见海绵窦内充满等密度影,外缘膨隆。部分肿瘤可向下生长,突入蝶窦内。 本文档共84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三\1点41分 垂体瘤CT表现 注药后肿瘤呈均匀性或环形中度增强。冠状面增强扫描可较好地显示肿瘤与鞍底、视交叉的关系。当肿瘤小于1cm时,横断面扫描多无阳性发现

文档评论(0)

Zhangqing0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