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与运用.pptVIP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种是《万里海防图》沿海各省区的海防军事营汛图,内容重在描绘中国沿海全程或某一段沿海陆地、岛屿的防守状况,一般多采取由陆地向海洋的视位。 前者主要服务于沿海岸航行的船只,后者则用于在陆地驻防的军队,完全依据使用者需要观察的方向来绘制和区分。 明万历董可威《乾坤一统海防全图》 (2)视读 挂图多置于官署衙堂的墙壁或屏风上,以政区图为多,一般只显示疆域界线,用不同符号表示府、州、县城等各级行政建制的相对位置,用立面形象表现山脉和长城。周边国家和地区,仅用文字标明相对位置,而不考虑实际距离。凡未明确行政等级的地名均不加任何符号。此类图的绘制不会太细致。中心城镇的符号和道路很突出,但是比例往往失调。 长卷式地图还可以析为折叠相接的屏幅,更有将其镶在屏风上,以适应中国殿堂建筑的室内布局,起到分隔、赏析、研究的多种功效。辽宁省博物馆、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的两种绘本《九边图》就是由12个屏幅组成。 案图适宜展在桌子上伏案而视,或躺在榻上翻看,视图的距离较近,故内容繁多,而且多有注记。有些图的注文写在红色或黄色的纸上,分别贴在相应说明的位置,称“贴红”或“贴黄”。 某些城市图,图上的文字注记一律采取由城市中心向各个城门观测的角度。必须把地图拿在手中旋转着看,才能阅读图上的全部文字。 四、印刷与流传 绘本时代到刻本时代 最早的地图复制方法是比照手绘地图临摹,但临摹的工作量相当巨大,又容易产生错误,因此复制的数量极有限。石刻拓印的发明,为石刻创造了条件,于是出现了石刻地图。 华夷图 北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至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间绘制,南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年)十月刻石。 强调华夷之辨,借以彰显其文化正统性和优越性。 地图内容复杂多样,为使地图应用者便于区分地图中的内容,人们很早就采用多种颜色绘制地图。譬如,长沙马王堆墓中出土的绘在帛上的三幅地图,汉文帝前元十三年(前168年)绘制的,已用朱、青、黑或田青、淡棕、黑三色彩绘了。 雕版印刷出现以后,在木板上雕刻比在石板上雕刻容易得多。到宋代雕版印刷已达到兴盛,从私人刻书、书坊刻书发展到官府刻印。刻印内容从书籍发展到地图,地图因而得以大量保存。 南宋咸淳1270年刻本《佛祖统纪》中的《汉西域诸国图》 (4)彩色套印 宋代四川等地流行两色或三色印刷的纸币,元代有朱墨两色印刷的《金刚经注》,但套印技术未能在地图中普及。 现今能见到的最早雕刻朱墨两色套印的地图是明代《今古舆地图》。该图是明代吴国辅等人编制的古今对照的历史舆地图,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刻本,共有地图58幅,以明代内容用黑色,古代内容用红色,这与传统的“古墨今朱”的画法相反。 今古舆地图·今古华夷区域总要图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黑、黄、绿三色套印《河防一览纂要》地图 提纲 Outline 一 中国古地图源流 二 中国古地图绘制 三 中国古地图类型 四 中国古地图流传 五 中国古地图收藏 六 中国古地图思想 地图作为一种图形与符号语言,深刻地反映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反映着社会的生产水平与人类的生活空间,同时表现着经过人类塑造的社会人文景观。古地图是古代中国科技和传统文化的体现和缩影,比文字记载更形象化。古代地图的绘制和表现形式不仅是技术的体现,更反映着绘制者及其时代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地图的绘制、传播、阅读、收藏不仅是一部科技史,更是一部文化史。 一、中国地图源流 1.图先于文 人类最初对地理知识的表达,很可能是用图而不是文字。最早记载中国人使用地图的实例是1954年江苏省丹徒县烟墩山出土的西周初年的铜器《宜侯矢簋》铭文。其内容讲的是改封虞侯于宜,并赐山川、城邑、器物和庶人。铭文云:     “佳四月辰在丁未,王省《武王、成王伐商图》,遂省《东国图》。” 铭文中提到两幅图:《伐商图》和《东国图》,前一幅应是指武王伐商纣、周公助成王平武庚之乱时使用的军事地图,后一幅可能指东方各诸侯国的疆域图。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时代最早的舆图记录。 2.现存先秦秦汉地图(出土地图) (1)战国中山王兆域图 (2)甘肃天水放马滩战国秦墓木板地图 (3)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地图 二、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 1.绘制技术 (1)形象画法 类似于传统山水画法 中国地图通常采取平面与立面相结合的形象画法,则又反映中国古代地图脱胎于原始“意境地图”,与山水画丝丝相扣的传统。“详于水而穷于山”是中国古代舆图传统式样的特征之一。 (2)制图六体与计里画方   三世纪西晋时期的裴秀更总结出制图的六个原则,被称作“裴秀制图六体”:   “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二曰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ning2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医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0日上传了中医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