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熏陶渐染,放飞心灵——让“每周一歌”在劳动教育中展现.docx

音乐教学:熏陶渐染,放飞心灵——让“每周一歌”在劳动教育中展现.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年东莞市中小学音乐优秀教学论文 熏陶渐染,放飞心灵 ——让“每周一歌”在劳动教育中展现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同时在五育并举的前提下,将音乐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借助演唱、欣赏、表演实践、创作实践等形式,利用常规音乐课堂学生演唱,小型校园音乐会,劳动艺术节等多种表演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让音乐教育真正做到以美育人、润物无声、走心暖心的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 关键词:每周一歌、实施策略、音乐教育、劳动教育、融合教育 “每周一歌”发挥着对学生身心发展不可估量的熏陶能量,以美带劳,让学生在音乐的陪伴下获得正确的劳动观念并获得能力的提升。近几年东莞音乐教育紧跟国家“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大力开发全市中小学“每周一歌”活动,其中就涵盖教材中大量的劳动歌曲,这些优秀音乐作品的开发使得课例作品在进行美育的同时,也充分展现其“劳育”元素,经过仔细研读并梳理了“人音版”小学音乐歌唱歌曲中以及“每周一歌”歌曲中所体现的“劳育”元素相关内容。(见表1表2) 年级 单元 曲名 一年级上册 第五课“爱劳动” 《洗手绢》《劳动最光荣》《三个和尚》《大家来劳动》 一年级下册 第七课“巧巧手” 《采蘑菇的小姑娘》《粉刷匠》《铁匠波尔卡》《理发师》 三年级上册 第八课“丰收歌舞” 《桔梗谣》《如今家乡山连山》《丰收》 三年级下册 第二课“美妙童音” 第六课“牧童之歌”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剪羊毛》 四年级下册 第一课“跳起来” 第三课“水乡” 《土风舞》 《采菱》《洪湖水浪打浪》 五年级上册 第三课“农家乐” 《丰收锣鼓》《丰收的节日》《苹果丰收》 表1 年级 歌曲 劳动元素 三年级 《摇船调》 劳动人民划船 八年级 《赶牲灵》 劳动人民用牲灵长途为他人运输货物 二年级 《悯农》 劳动人民耕种粮食 四年级 《笠翁渔歌》 渔民仙侣笠翁唱渔歌 八年级 《南海渔歌》 渔民捕鱼 三年级 《桔梗谣》 朝鲜民族挖桔梗 一年级 《洗手绢》 热爱劳动 表2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教科书中的作品还是“每周一歌”所呈现的课例作品,其中都涵盖了许多家庭生活劳动、农业生产劳动、集体劳动等方面的内容。如何围绕这些作品开展融合劳动教育的音乐课堂教学,是我们当代音乐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以“每周一歌”相关劳动作品为例,谈谈心得与体会。 “每周一歌”与劳动教育结合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 现在的劳动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简单而枯燥的一项“工作”,大部分学生只是简单的劳动当做是老师下发的一项“任务”,他们并不理解为何要进行这一部分的劳动教育。而将“每周一歌”融入至劳动教育后,他们从音乐中获得愉悦的情绪,带着高兴的心情去劳动。 有利于学生各学科间的有效学习。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各个学科内容有机的渗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在融合教育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只是一节普通的音乐课,学生只是会机械的唱歌,并不真正理解歌词的含义,但和劳动教育相融合后,可以带学生亲身感受歌曲中描绘的景象,将音乐和劳动一起开展活动。这样不仅理解了歌词的内容,也进行了劳动的教育。这样的实践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新课改背景下的劳动教育不是教给学生某种技能,而是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抓住这个特别时期给予学生进行合适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例如开展“每周一歌”活动将音乐与劳动融合,引导学生明白美好的生活是靠双手来创造的,学生通过音乐的熏陶渐染打开对劳动认知的大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每周一歌”渗透劳动教育的案例分析 歌曲歌词解读,联系实际生活。 对于音乐的起源大家也是众说纷纭,其中“劳动起源说”是符合我们现实生活的一种说法,在原始社会就有大家在捕猎时哼唱的歌曲,而我国西北地区的劳动号子则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是为了在重体力劳动时加油打气产生的,劳动号子豪迈的气魄,坚实有力的音乐,无一不在彰显劳动人民不怕辛苦,不怕苦难的精神。例如“每周一歌”中二年级第八课的《悯农》课中(案例1),教师通过结合歌词对学生自身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在歌曲学唱过程中感悟劳动情感。 案例1 教师:《悯农》是诗人李绅在看见了农民整日辛苦劳作,却仍然得不到温饱,于是怀着同情和愤慨之情,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悯农》。 (学生回答:老师,“悯”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悯”是同情的意思,悯农就是同情农民。 (学生回答:农民伯伯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要在正午劳作呢?) 教师:那就让我们一起通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