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尝试与探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性学习的尝试与探究 ————————————————————————————————作者: ————————————————————————————————日期: 2 研究性学习的尝试与探究-中学语文论文 研究性学习的尝试与探究 研究性学习的尝试与探究 时杰 一、研究性学习需具备的条件 1.提高认识,改变观点 教学是一门艺术,应拥有创建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求不宜过细,过细反而不能 培养学生真实的语文能力。所以教师的态度、方法、情感等都需要改变。与此同 时学生的认识也需要改变,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且学会创建性 学习。 2.语文教师兴趣爱好应宽泛深厚 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是教师创建性地达成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 但仅于此,并不能知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涉猎包括语文在内各学科的知 识,才能翻开学生的视野,把课上得生动深刻,有内涵,知足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研究性学习的构思 首先,创设情境,率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他们目染耳濡,受到熏陶。人的 学习情感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学生对语文学习是否感兴趣,在很 大程度上看语文教师可否创设学习语文的情境。语文教学中要创设情境的重点在 于可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换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如语文教材中描述祖国壮丽山 川的篇目不少,看来写景,实则抒情。教学时如采用听录音、配乐朗读、口头描 述等方法,引导学生眼看文字,耳听音响,口述佳景,心游四方,学生就会进入 文中的意境,受到感染。 3 其次,语文科目是复杂的科目,需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是复杂多样的,因 此,针对不同的文本采用一种方法为主,兼用其他方法。 三、探究性学习尝试 1.发现法: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学习方法。他认为:“发现不限于 那种寻求人类尚了解之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 得悉识的一切形式。”由此看来,学生在学习教材时,教师提供一些事实和问题, 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研究,自行发现并掌握教材内容。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 为主体,让学生独立实现和达成认识过程,“在教育中应当尽量鼓励个人的发展 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当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 去发现的应当尽量多些”(斯宾塞语)。发现法学习能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提 高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 己的学习把知识系统化、构造化。 2.学·问法:清代郑板桥曾提出:“学识二字,须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仔 细品味,他的话很有看法。他告诉人们,在治学过程中,学和问是求知的两个同 样重要的途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勤学好问,才能掌握真实的学识。一 个人在求学的过程中,要变无知为有知,变知之甚少为知之甚多,是离不开“学” 和“问”的。有些人对“学”能够增知广识并不思疑,也是乐意为之的;惟独忽 视了“问”这一求知的重要途径,甚至耻于从师,更耻于下问。其实不论什么人, 不论他研究什么学识,都不可能防止地会碰到未识之物、未通之理、未解之惑, 此时便会生出很多“疑”。有了“疑”就必须“释”,释疑才能长智,而“问” 正是释疑、辨正、明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善学者经过学中疑、疑而问、问 后学这样循环往返的过程,不断增智广识,逐步成为学有专长、知识广博的人。 4 3.质疑法: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育者个人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 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实教育。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 格才能养成性格。”我想,语文教学上,老师的示范作用也很重要。拿“质疑法” 来说,质疑就是有根据的对自己和别人探究是否合理提出疑问。老师要学会并指 导在有疑处理疑。多阅读文章,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往往用设置障碍的方 法激发读者发现疑点,以惹起读者的审美注意,这是我们深入探讨应借助的工具。 4.比较法:比较是求同和求异两种思维之间的较量,是不断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一种最正确的最有效方法。但是当前学生很惧怕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比较,究其原因 就是还不具备求同求异的思维能力,抑或只拥有抽象的平常的比较意识,不能深 入地多角度地进行比较。如学习唐诗宋词处,能够让学生比较“盛唐的边塞诗和 中晚唐的边塞诗”,经过比较能够让学生认识一种风格的形成,需要好多因素作 为营养加以积淀和积累。学生有这方面的训练碰到练习很容易作出判断。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市文昌高级中学。 5 6

文档评论(0)

132****24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