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15T 089-2023 稻茬晚播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docx

DB4115T 089-2023 稻茬晚播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020.20CCSB 05 ICS 65.020.20 CCS B 05 信 阳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15/T 089—2023 稻茬晚播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2023 - 10 - 08 发布 2024 - 01 - 07 实施 信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115/T 089 DB 4115/T 089—2023 DB 4115/T 089 DB 4115/T 089—2023 I I II I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籽粒产量及群体指标 1 4.1 产量及产量结构 1 4.2 群体指标 1 5 品种选用 2 6 种子处理 2 7 秸秆还田与整地 2 7.1 秸秆还田 2 7.2 整地与施肥 2 8 播种 2 8.1 播 种期 2 8.2 播 种量 2 8.3 播种方式 2 9 田间管理 3 9.1 出苗-越冬期 3 9.2 返青-抽穗期 3 9.3 扬花-成熟期 4 10 适时收获 4 附录 A(规范性) 小麦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方法 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信阳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息县宏升粮食制品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国勤、李杰、陈真真、方保停、尹志刚、朱保磊、申冠宇、潘道荣、杨军、 石守设、吕未、冉忠萍、陈宏、潘兹亮。 DB 4115/T 089 DB 4115/T 089—2023 DB 4115/T 089 DB 4115/T 089—2023 PAGE PAGE 1 PAGE PAGE 2 稻茬晚播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稻茬晚播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籽粒产量及群体指标、品种选用、种子处理、秸秆还田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和适时收获。 本文件适用于信阳市稻茬麦区晚播小麦的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51 小 麦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规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稻茬晚播小麦 是指迟于适播期15天以上播种的稻茬小麦,在信阳一般在11月15日以后播种的稻茬小麦统称为稻茬 晚播小麦。 3.2 稻草秸秆全量还田 稻草由加装切割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在收稻时切碎均匀撒于田间,或者水稻收割后碎草机田间碎草后均匀铺开,用农机具一次或多次作业,将秸秆全部翻埋入土。 籽粒产量及群体指标 产量及产量结构 产量375㎏/667 m2~425㎏/667 m2,有效穗32万/667 m2~36万/667 m2,每穗粒数30粒~35粒,千粒重40g左右,容重≥750g/L。 群体指标 基本苗25万/667 m2~30万/667 m2,越冬期群体50万/667 m2~60万/667 m2,最高群体不超过70万 /667 m2 。 品种选用 选用通过审定的适宜该生态区种植的弱春性或春性小麦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1351和GB 4404.1 的规定。 种子处理 采用包衣种子,或根据病虫害发生种类用药剂进行拌种。将拌好的种子堆闷1小时~2小时后均匀摊开,置于阴凉处晾干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的使用应符合NY/T 1276的规定,具体方法见附录A。 秸秆还田与整地 秸秆还田 在水稻收割前10~15天,开挖边沟、腰沟,排除田间明水,水稻收获时秸秆切碎还田,秸秆长度5 ㎝以下。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 整地与施肥 整地第一遍采取深耕,深度要求 25 ㎝以上,第二遍浅耕,深度 20 ㎝~25 ㎝,然后旋耕或耙磨, 将耕层土壤整碎整平,稻草还田,做到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 2 5 2选用高氮复合肥,总用氮量(纯氮)每 667 m2 控制在 14 kg~16 kg 为宜,其中 60%~70%做底肥随整地施入,另 30~40%分苗肥和孕穗肥 2 次追施,磷肥(P O )每 667 m2 使用 5 kg~8 kg、钾肥(K O) 每 667 m2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