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阁国画牡丹审美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瑞阁国画牡丹审美大纲 安瑞阁国画写意牡丹审美大纲 安瑞阁 2010年7月 从1962年第一次学习临摹李月樵老师的写意牡丹画作品算起,已经近五十年了。近五十年来,观赏、学习、临摹、创作的实践,使我有过迷茫、有过醒悟,有过痛苦、有过喜悦,得到过批评、也得到过赞扬。时至今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自己作品不满意的地方太多太多。近日对我自己国画写意牡丹艺术的总体审美追求做了一个小结,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对今后的艺术道路、艺术发展将起到规范和指导作用。 一、作品应该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国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她集笔趣、墨趣、物趣、理趣为一体而成天趣;她融自然美、伦理美、哲理美、艺术美成一炉为大美。她点中有阴阳,划中有向背。态中含高韵,姿中有灵神。似不似中有哲理,有与无中蕴深意。能以天赋、学养、功力、人品为凭借囊括无限知识于一艺,又能通过艺术创造展示人生境界的无限大自由。国画的高度、深度带来了国画修为的难度。其奥妙、其精、其神往往令习画者毕其生难尽底蕴;其艰难、其高、其深,往往令习画者尽百年难达顶点。 国画牡丹历来为画家所钟情,因为这一艺术中涵盖了人们对牡 1 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是对牡丹文化的偏爱。没有别的任何花卉能够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没有别的任何花卉画能够切实表达我们的意志情趣。在古今大量的牡丹诗词中,我最喜欢以下两首。其 一是:即便烧焦亦不平,根根铁骨自铮铮。洛阳恰得相宜地,留取花中强项名。其二是:色艳神清牡丹花,不畏淫威世人夸。纵使武后权倾国,失宠遭贬亦绽霞。这两首诗的意境,应该是我们创作写意牡丹画所追求的主旨。 我们画的是国花,是国画,是国粹。我们所从事的不仅仅是技巧,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一种情感,一种审美。这是因为她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树上开出的灿烂之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运用和体现,“深刻的‘道’给予艺术形象以精神灵魂”。是中华民族情感的升华,是中华民族真善美的结晶。她应该是内涵深厚的,不 应该是浅薄、轻狂的。她应该是高贵雅致的,不应该低俗和亵渎。她应该具有大家气象,不应该猥琐小气。应该让我们画出来牡丹画具有中华民族的阳刚气质,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成为中华民族真、善、美传统精神的象征。 二、画家应该具有灵悟之心性 1、善于继承传统古法,虚心学习今人众法,勇于创造自我新法。把一切他人之法,变为自我之法,才是有法,我法。 2、技法,只有经过艰苦地千百次地练习,达到可以忘掉的程度,即艺术心理学所谓动力定型,才具有技法的意义,方为得法,入法。 3、有法不执,无法而法。只有经过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到无 2 法的转换,达到知通能变,得法能化。方为活法,至法。 4、道为理之母,理为法之母。只有符合至道至理的技法,方为正法、大法。 5、“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道在心悟,岂在言说。”技法,必须有人的心迹、性灵的灌注其中,才是真法,妙法。 6、为深入探讨而条分缕析,为综合运用须融会贯通。把每一具体技法都当作整体系统的一部分,整体地运用,又运用于整体,才是大乘之法。 7、悟至道,明至理,得至法。善养浩然之气,笔墨随心而运,笔下无不中矩,方为得道。 三、画家应该具有扎实的笔墨功底 笔墨是中国哲学和传统人文精神的载体,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画艺术特征、表现特征和形式特征的代名词,已成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形态,并且非止于艺而与道同体。对笔墨的认识,是认识中国画最关键的问题,因为它承载着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是中国画最根本的属性。 王冬龄认为,中国书法线条虽不同于绘画线条,但是中国画如 果不能对书法线条的一气呵成、强烈的节奏及纯粹的线性作深入的理解,将无法使中国画登堂入室。周韶华、刘纲纪二人以为:“以轻率的态度去对待中国画的笔墨,永远入不了中国画的门。”杨彦说:“笔墨如人体的细胞、基因,它的组合排列,直接影响生命的状态, 3 只有良好的笔墨才有生命细胞的不断分裂、繁衍,这是生命鲜活、蓬勃壮大的前提。” 笔墨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它能直接传递画家的艺术观和世界观,体现画家的才思和感情。物象仅是一种载体而已。在成功的作品中,物象的完美性和现实性并不居首位而是服从于笔墨关系和画面构成的需要。笔墨线条应该超越仅仅作为一种技巧的存在,仅仅是抽象的点线面,或隶属于物象的造型手段,作为事物的外表,单纯的描绘手段。它应该是作者激情的载体,心灵的迹化,性格的外现,气质的流露,审美的显示,学养的标志。笔墨本身是有内容的,这个内容就是画家本人。为了表现物象的精神,又要表现中国画的 笔墨之美,就要象于志学说的,根据中国画的笔墨特点对物象进行变异、归纳、抽象,提取出适合传统笔墨运动趋势的几何图形、块面结构。调动笔画顺序,最好的发挥笔意、笔势、笔律、笔韵,发挥书写性。将物象组合再

文档评论(0)

星星点灯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