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22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育教学反思.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22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育教学反思.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 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讲的是周恩来小时侯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受外国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而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见少年时代周恩来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 教学效果 1.名人轶事,走进文本。 课前搜集有关周恩来读书的故事和做了总理之后的小故事,一上课便让学生展示。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到周总理的家国情怀,为本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接着板书课题,齐读两遍后郑重地在课本上抄写两遍。此环节意在让学生牢记先人的思想精髓,好指引自己的行动。然后激发阅读兴趣: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当时的旧中国是什么情况呢?与他人志向有何不同呀? 2.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首先创设话题,让学生各抒己见:你为什么读书呢?学生畅所欲言。文章中提到了哪些人的读书志向呢?在浏览中发现有的为名,有的为钱,有的为利益,还有的为家族,只有周恩来为救国难而读书。那么周恩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志向呢?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答案。最后交流归纳总结出三件事曾触动了周恩来的心灵,才立下此志向,并为之奋斗了终生。第一件:伯父嘱咐周恩来,不要到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对此迷惑不解。第二件:周恩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女人受到外国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从而体会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第三件:在修身课上,周恩来铿锵有力地告诉大家,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后练习着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清文章脉络。 3.走近内心,升华情感。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课文中出现了“中华不振”等词语,借助资料了解当时的生活状况,结合诗句“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理解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原因。此环节注重让学生课内外结合,小组交流合作,在思维的碰撞中感受周恩来的伟大志向。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聚焦第二件事,想一想:当时周恩来是怎样的心情?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在朗读的训练中既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也进一步培养语感,激发读书的兴趣。 4.小练笔,迁移运用。 聚焦课后最后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明白话题是什么,接着自由撰写,写出自己的心声和理由。学生即兴创作,教师来回巡视,发现优秀的当堂表扬并读给大家听,最后找几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评出最佳小作家。 成功之处 整堂课学生们都乐于参与,既动口又动脑,思维得到了发展,还丰富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标要求。 不足之处 关注优生的预设较多,中等生有点跟不上节奏,学得不扎实。 教改措施 我会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多关注后进生的表现,争取均衡发展。 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 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一课时 一、在加点字正确读音的括号里打“√”。 崛(jué qū)起 模范(fà fàn) 淮(hái huái)安 二、看拼音,写词语。 xiōng huái xùn chì zhōng huá bú zhèn ( ) ( ) ( ) sù xī fán zàn 严( ) 清( ) 非( ) ( )美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若有( )( ) 为之( )( ) ( )( )忘怀 ( )( )不解 热闹( )( ) ( )( )右盼 1.小明上课没有养成好习惯,上课总是 。 2.对她莫名其妙的行为,我 。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一课时 答案 一、jué fàn huái 二、胸怀 训斥 中华不振 肃 晰 凡 赞 三、所思 一振 难以 疑惑 非凡 左顾 1.左顾右盼 2.疑惑不解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课时 一、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答案。 1.“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的意思是( )。 A.谁也不知道中国巡警为什么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B.谁也想不到的是中国巡警不去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2.“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是( )。 A.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都敢怎么样。 B.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都不敢怎么样。 3.“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

文档评论(0)

shutang20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