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南京农业旅游经济——以民歌鲜花调为例.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南京农业旅游经济——以民歌鲜花调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南京农业旅游经济 ——以民歌鲜花调为例 黄玉琰张维亚 (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38) 摘要:《鲜花调》为著名民间小调.以此为蓝本创 儿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 作的民歌《茉莉花》名播海外。其采集地南京六舍以民俗 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 传统和农业资源开发为特色.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卓有成 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1957年,他将当年的《鲜花调》作 效。保护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区域高效农业生态和经 了修改,统一为茉莉花。如今,金牛湖畔竖起了一块“《茉 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有重要影响。 莉花》采风纪念碑”。见证这首著名民歌的诞生。 关键词:《鲜花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鲜花调》的现实意义 农业经济 2007年。六合民歌《鲜花调》被确定为南京市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艺人邵长荣成为此项非遗的传承人。近70 在2009年6月全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国家文物局确岁的邵长荣没读过几年书,也不识谱,可他唱《鲜花调》 定了“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的活动主题。《中国 嗓音高亢、韵味十足。墙内开花墙外香,民间小调改编的 文物报》遗产日专刊指出:“文化遗产更加强调历史传承 《茉莉花》蜚声国际之后,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民间音乐, 性和公众参与性”。“在传承和守望的同时适当地加以利 不仅仅是专家、学者、音乐人.还有一些研究生也以江苏 用.也要为子孙后代妥善保管,传之久远”.“同时重视由 民歌为题做学位论文.如南京农业大学2007届硕士伍洁 ‘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结合而形成的文化遗产保护 《地方民歌的成功流传及其启示:以江苏茉莉花为例》, 的方向发展。将文化遗产的内容由物质的、有形的、静态 东北师范大学2007届硕士刘海莉《对不同地域茉莉花 的,延伸到非物质的、无形的、动态的”【”。《江苏省非物质 演唱风格的探析》.等等。而民间小调《鲜花调》也被越来 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于2006年颁布并施行,每年举办一届 越多的人所认识,这对六合的宣传推广是很好的促进; 文物节进行展演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鲜花 同时.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农业经济发展也有着重 调》在2007年被确定为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要意义: 一、《鲜花调》的生成状况 (一)弘扬地方文化。《茉莉花》源自采集于六合的民歌 《鲜花调》是全国各地广泛传唱的民间小调。由它改 《鲜花调》,央视几次拍摄有关《莱莉花》的专题时都曾到过 编的《茉莉花》享誉世界。早在1804年.英国地理学家和旅 六合,对这里很多优秀的原卢民歌手印象深刻。央视音乐 行家约翰·巴罗在他的《中国旅行》中就记载了《茉莉花》 频道《民歌中国》栏目推出江苏原创民歌周,连续6天播出 的歌词和曲调:意大利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用了此旋 “柔情江南”、“金陵情深”、“渔歌声声”、“茉莉花开”、“心灵 律;日本清乐中也有借鉴。《茉莉花》被西方和东方共同接 之约”、“秦淮风韵”的江苏民歌专题.弘扬了六合的民歌文 受.已成为中国音乐文化和人类美好精神的象征。据考 化。同时,六合举办茉莉花文化旅游节.有金牛湖畔茱莉花 证。我国最早刊载《茉莉花》歌词的出版物是清乾隆年间 广场、茉莉人家主题园等,使自己的音乐文化、美食文化、 (公元173卜1795年)的《玩花主人选辑》,钱德苍增辑的雨花石文化、旅游文化等文化单元也得到了推广机会。 戏曲剧本集《缀白裘》;最早刊载《茉莉花》曲谱的是清朝 (二)发展地方经济。六合古称棠邑,建于公元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