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茶文化劳育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论文.docx

《开发茶文化劳育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发茶文化劳育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摘要:与茶有关的劳作环节很多,如种茶、采茶、制茶、泡茶等。组织学生学习使用相关工具,走进茶园出力流汗;以好奇心、兴趣等内在驱动力,强化学生自主劳动意识;以体验式的感知方式,直观的成果展示,在完整的实践过程中根植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正确价值观,茶文化劳育校本课程充分展现了本校劳动教育特色,针对性地发展了本校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茶文化,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核心素养 引言:茶文化涉及的劳动环节众多,形式多样,包含的劳动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其文化内涵又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整体性,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颇有利用价值。本文将阐述开发小学茶文化劳育校本课程的意义及组织策略,肯定该课程丰富小学劳育内容、拓展劳育途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内涵 1.茶文化内涵茶,中华民族重要的农耕作物,据说在神农时代被人类发现并利用,至唐代陆羽《茶经》问世,“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天下益知茶矣”。茶由农事渗入社会各个阶层,融合了诗词、绘画、歌舞等领域,衍生出理念、信仰、情感、艺术等各种文化形态,形成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弘扬于世界。至今,形成了种茶、采茶、制茶、品茶、食茶等生产劳动与精神文化内涵相结合的茶文化。 2.核心素养内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健全人格、劳动意识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二、开发茶文化劳育校本课程的意义 1.拓展学生劳动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 由于身心发展的局限性,小学日常劳育途径以在校值日、家务劳动、社区服务为主,劳动方式也多为清扫和擦洗,形式较单一,技能水平简单。 茶文化劳作环节众多,工具多样:种茶用修剪、锄头;采茶用篓,籯;制茶用甑、篦、贯;泡茶用“茶道六君子”……组织学生学习使用相关工具,走进茶园掌握挖坑、锄土、抗苗、采摘等传统耕作方式;学习晾青、炒青、捻揉等制茶技能;熟悉烫壶、置茶、高冲等泡茶工序,增加学生的劳动方式,拓展劳动技能。 本课程利用好奇心、兴趣等内在驱动力,强化学生自主劳动意识,以体验式的感知方式,直观的成果展示,在完整的实践过程中根植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正确价值观,培养有始有终、负责担当等劳动品质,磨炼劳动意志。我校尤其侧重茶叶的耕作、采摘,以此抵御社会上有些人轻视农耕劳作的不良风气。 2.关联并补充本地区现有劳动教育课程。 笔者所在地区,茶是必不可少的经济作物,也是人文内涵的重要载体。但目前采用的劳动课程教材(《劳动教育》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并未过多涉及茶文化,仍多围绕学生的校园、家庭生活展开,园艺种植、整理打扫、手工制作等普遍性的内容较多。 茶文化劳育校本课程,很好地关联了现有课程。例如:我们将茶叶种植与五年级上册《四季里的汗水与智慧》相结合,实践基本的种植技能;通过清明时节采茶,感悟“不误农时”的道理。结合四年级下册《家乡特产调查》举办了公益售卖活动,推广家乡茶的同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担当。 目前我校正在进行农耕劳动课题研究,茶文化劳育校本课程充分展现了本校劳动教育特色,针对性地发展我校学生核心素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通用劳育课程的不足。 3.多学科整合,综合化实施课程,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茶文化在近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文学、绘画、音乐等多个领域。例如,“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诗经》)描述了茶农劳作后,自己自足的喜悦心情;唐朝韦应物作《喜园中生茶》,展示自己的高风亮节;宋徽宗的《文会图》、南宋刘松年的《撵茶图》、元代钱选的《卢仝煮茶图》都细致描绘了古人磨茶、点茶、煮茶、斗茶的劳动场景。还有传统民间歌舞《倒采茶》《六口茶》等,就是茶农在劳动时创造的。中外闻名的黄梅戏,最早也是由采茶小调演变而来。 我校通过茶诗诵读、茶画鉴赏,歌舞演艺等方式,将茶文化劳育校本课程和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完美契合,带动了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了实践性要求。如今,笔者所在地区创编了黄梅戏健身操,正在尝试将黄梅戏与体育锻炼融合在一起,期待劳动、音乐和体育能够碰撞出灿烂的火花。 4.夯实学生文化基础,积淀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文化自信。 “精行俭德”是“茶圣”陆羽以茶指引人的道德品质建设;“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以茶赋诗,缅怀平淡如水的君子友谊。“邑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黄梅戏由采茶小调演变为中华五大传统戏曲之一,是广大人民对生产劳动的热爱与祈愿;客来敬茶,以茶代礼,是中华民族的人际交往准则……茶文化早已深深融入了民族文化的思想精髓,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茶文化劳育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在茶歌茶舞、茶艺茶道等具体的特色实践中,提高审美情趣,积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