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郑和下西洋说课.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流程 1. 2.介绍达.伽马掠夺的史实 中西 对比 教学流程 把这四张邮票贴在地图的 相应地区,谁来试试? 教学流程 五、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教法:方法提示→学生归纳→教师评价并总结 学法:明确方法→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主观方面 (身份、才能) 客观方面 (物质、技术) 小组 讨论 方法 提示 教学流程 马达加斯加纪念邮票 美国《地理杂志》 德国报刊专文 为什么世界各国都以各种方式 纪念郑和下西洋?(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对中国: 2.对世界: 教学流程 明成祖(永乐帝)在位的22年间,亚、非国家来华朝贡318次。 郑和下西洋后… 前来朝贡的国家中,文莱(渤泥)、马六甲、苏禄、古麻剌朗国等4国,先后有7位国王亲自率团前来朝贡。 对中国的意义:(材料一) 教学流程 苏禄国王墓 对中国的意义:(材料二) 教学流程 梁启超先生 《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曾作了充分肯定: ‘郑和下西洋后 而移居南洋诸岛, 当不下五百四五十万人, 加上与土著人杂婚者, 当及七百万人。’” 对世界的意义:(材料一)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对世界的意义: (材料二) 科摩林角的 中国菜缸 阿勒皮的 赛蛇舟 柯钦的 “中国渔网”。 1.西洋到底是哪里?(西洋的定义) 2.明成祖为什么派人下西洋?(目的) 3.为什么会派郑和下西洋?(郑和其人) 4.郑和下西洋的过程如何?(经过) 5.为什么郑和能够取得成功?(原因) 6.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值得世人纪念?(意义) 教学流程 1.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宪宗 D.崇祯帝 2.明朝皇帝派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寻找建文帝 B.加强与各国联系,宣扬国威 C.打击海盗,维护和平 D.与其他各国进行贸易 3.郑和下西洋始于( ) A.14世纪初 B.15世纪初 C.16世纪初 D.15世纪中期 4.郑和多次下西洋,最远到达( ) A.印度古里 B.波斯湾一带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美洲大陆 5.郑和下西洋是一次伟大的航海壮举,关于 其重大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明朝与亚非欧国家的交往 B.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东南亚的发展 C.郑和下西洋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D.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的壮举 教学流程 明年(2010年)是郑和下西洋605周年, 请你为此次纪念活动: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郑和下西洋》主题曲 张一片风帆踏上旅程 捎上我的渔舟唱晚 驾汹涌碧浪笑傲惊涛 弹一曲春江花月夜 看物换星移胸中万卷 母亲孕育我的智慧 送东方华章情深意厚 春日暖阳踏浪放歌 播撒着我的仁爱 收获着你的微笑 心随流云写诗篇 我们相爱天地间 心随流云写诗篇 我们相爱天地间 我们相爱天地间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设计定位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五、教学重点难点 六、教法、学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设计定位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五、教学重点难点 六、教法、学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设计定位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五、教学重点难点 六、教法、学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设计定位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五、教学重点难点 六、教法、学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够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认识郑和远航使中国与亚非各国建立了友好 的关系;理解郑和船队完成远航体现了当时我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水平,郑和远 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经验,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概括、综合,从而提升认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创设比较直观的历史情景,调动学生的合理想象,激发学生求 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要出发,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探究,使学生初 步体会多角度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认

文档评论(0)

培优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中小学专业高端辅导20年,特级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