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公勺“筷”乐用餐.ppt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筷公勺“筷”乐用餐【公筷革命宣传】—文明·健康·休养—公筷公勺备一副 无忧无虑享口福文明用餐 从我做起减少冠状病毒传染 目录壹中国的筷子文化贰“私筷”共餐的危害叁公筷公勺,从下一餐开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共识。然而,围桌共食、不用公筷的就餐方式也在危及人民的健康,给病毒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公开报道资料显示,早在十多年前钟南山院士就呼吁过,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向公众详解家庭卫生消毒重点时,也强调家庭用餐应使用公筷。前言 章回一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或者复制您的文本粘贴到此处。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或者复制您的文本粘贴到此处。中国的筷子文化Chinese chopstick culture 中国的筷子文化中国筷子文化筷子,是指中国常用的饮食工具,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 中国的筷子文化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梜”,汉代时已称“箸”,明代开始称“筷”。《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急救篇》说:“箸,一名梜,所以夹食也”,《礼记》郑玄注“梜,犹箸也”。《云仙杂记》载:“向范待侍,有漆花盘,科斗箸,鱼尾匙。”筷 中国的筷子文化中国很早就已经使用餐具,用勺子的历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历史约4000年,用筷子的时间上限还不确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餐叉直到战国时仍在用,河南洛阳的战国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战国以后,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记载和实物较少出现。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时的分工很明确,勺子用来吃饭,筷子用来吃羹里头的菜。 中国的筷子文化首先,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的象征天。方的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其次,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筷子! 中国的筷子文化一二三四夹起食物之后,不应该放回盘碟。不能用筷子对着人或用餐时拿筷子指手画脚。不能将筷子插入一碗米或饭。这是祖先奉献物安置方法,有不祥的征兆,参见脚尾饭。不与他人的筷子相争。赴宴的时候,不应提前于主人动筷子(汤匙亦然)。在有些国家,会等客人(或者在座最年长者)动作才开始吃饭。在用餐过程中,已经举起筷子,但不知道该吃哪道菜,这时不可将筷子在各碟菜中来回移动或在空中游弋,在菜盘上来回的转而却又不夹菜。在席间说话的时候,不要把筷子当道具,随意乱舞;或是用筷子敲打碗碟桌面,用筷子指点他人。每次用完筷子要轻轻地放下,尽量不要发出响声使用的礼节 章回二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或者复制您的文本粘贴到此处。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或者复制您的文本粘贴到此处。“私筷”共餐的危害Chinese chopstick culture “私筷”共餐的危害文化筷子中国的亲情与人情,某种程度上,在餐桌上就能体现的淋漓尽致。一家人、亲戚、朋友、同学在一起吃饭的场景我们每个人都经常遇到,一盘盘美食,你给我夹、我给你夹、大家一起夹,欢声笑语、频频举杯,“中式共餐”确实体现亲情友情、热闹非凡、温馨无比。 “私筷”共餐的危害壹然而,殊不知,这亲情、热闹、温馨的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健康风险。贰因为,每个人的唾液就随着这筷子、勺子,随着这亲密交谈进入了食物、交流到每个人的身体里了,这也给 细菌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带来了极好的机会。 “私筷”共餐的危害筷子文化我国有7亿人被Hp感染,Hp是造成多种胃病的原因,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常见病,而95%以上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伴有Hp感染。更为严重和值得重视的是,共餐是感染Hp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家中有一人感染了Hp,80%的家人都会受到感染。研究表明,唾液中能检出Hp。在我国家庭中,大都实行共餐制,如果家人中有一人被Hp感染了,在进餐时,这种菌会沾在筷子上,筷子翻菜、夹菜,使每盘菜就像“洗菌水”一样,共餐的一家人会通过这种方式染菌。 “私筷”共餐的危害除了幽门螺旋杆菌,感冒病毒、乙肝病毒等也会因此传播。世卫组织统计数据表明,唾液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很多疾病都是在互相夹菜、公私筷不分中悄悄传播蔓延的。共餐危害 “私筷”共餐的危害2003年非典爆发后,钟南山院士就呼吁过使用公筷。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向公众详解家庭卫生消毒重点时,再次强调使用公筷的重要性:“建议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或每人有专用碗筷。” 章回三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或者复制您的文本粘贴到此处。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或者复制您的文本粘贴到此处。公筷公勺从下一餐开始Chinese chopstick culture 在家吃饭时每家庭成员有自己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暗伤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