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第3版全套完整教学课件.pptx

中国教育史第3版全套完整教学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6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9/141中 国 教 育 史全套可编辑PPT课件 2023/9/142前 言一、《中国教育史》的性质 ·史学→专题史(专门史) ·教育科学→教育通史二、《中国教育史》的内容 ·教材:“教育制度”、“教育思想” ·学术领域:通史、问题史、交流史、关系史 2023/9/143 三、《中国教育史》的价值 ·工具价值:古为今用 ·学科价值:去伪存真四、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意义 ·《中国教育史》的历史 ·为形成教育思维提供素材 2023/9/144 第一章: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 一、中国教育的起源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教育源自人类的生产劳动,服务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二、中国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教育目的:培养生产劳动者 ·教育权利与机会均等,男女受教育(内容)的不同,因于生理差异而非等级尊卑 ·教育内容:生产劳动经验,生活习俗,宗教礼仪,等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没有专门教育场所 ·教育者:老者为师;长者为师 2023/9/145第二章 夏、商、西周的教育一、夏代的教育 ·“为政尚武”与“以射造士” ·夏代的学校 中央:序 地方:校二、商代的教育 ·“以乐造士” ·商代的学校:除了继承夏代遗产外,有所创新,如瞽宗——商代特有的学校 2023/9/146三、西周的教育 ·“以礼造士”与“学在官府” ·西周的学校 国学:大学、小学 乡学 ·西周的教育内容——六艺 六艺的内容: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的特色:文武兼备、知能兼求、教有所别 六艺的历史影响:“六艺”不仅是教育内容,而且成为一种教育模式,成为后世儒家学者谈论教育改革的范本。 2023/9/147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一、官学衰废 ·官学状况 春秋时期,官学见于史书记载者仅有两事: 1.鲁僖公修泮宫 2.子产不毁乡校 ·官学衰废的原因二、“学在四夷”与私学兴起 ·私学兴起的原因 1.教育变革的内在要求 2.与“士”阶层地位的变化密切关联 2023/9/148 ·私学的历史影响 私学的产生,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 1.冲破了“政教合一”的樊篱,使教育从政治活动中逐渐摆脱出来,成为社会中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完成了学校教育与自然形态教育的第二次分离。 “教师专业化”的开端:长者为师→能者为师 2.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传统,扩大了受教育对象。 3.创造了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繁荣时期。 2023/9/149 三、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的历程 ·稷下学宫的性质与特点 1.性质 a.官学之下是私学,私学之上是官学,官私合办 b.集教学、研究、育人、谘议为一体 2.特点 a.学术自由 b.待遇优厚 ·稷下学宫的历史影响 2023/9/1410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 (一)儒家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1.生平与教育活动 a.“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b. 政治上失意:委吏、乘田;中都宰、司寇(兼摄相事);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寻找实现政治抱负之地。 c. 教育上获得巨大成功:“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深受学生爱戴。 d.孔子的谥号:“尼父”(鲁哀公十六年);“褒成宣尼公”(汉平帝元始元年);“文宣王” 2023/9/1411(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顺治二年);“万世师表”(康熙年间) e.孔子的历史贡献 开办私学,加速了“学术下移”。 删定古籍,整理和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 “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 2.教育观 a.教育作用论 教育的社会作用:“庶-富-教” 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意义:“性相近,习相远” 针对“天命论”,揭示受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中庸》佐证:“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2023/9/1412b.教育目的论 培养志于道的“君子”或“君子儒”:修己以敬,以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针对“不学而仕、学而不仕” 反对“世袭制”,憧憬“贤人政治”c.教育对象论 “有教无类” 针对“有教有类” 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有教有类”表现为: 对内:被统治阶级几乎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对外:

文档评论(0)

1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知识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