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田新篁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南田新篁”研究 ? ? 梁 雨(南京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竹子是古代绘画中的重要表现题材,以“竹”观史,竹子表现不断演进的历程便是一部微观的绘画语言嬗变史。个人专注于某种题材的反复表现,即是画史中的“专擅”现象,研究这一现象,一方面可以寻觅到画家艺术语言推进的过程,成就着画史中的经典作品,另一面从个人的专擅表现可以反观这种题材的表现史,从而找到画家的表现语言的历史坐标。恽南田(1633—1690)画的竹子题材便具有这种属性。笔者注意到,恽南田围绕竹子创作的作品数量非常可观,其中“新篁”是这一题材比较突出的表现点,很值得研究。本文将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探讨。 一、“南田新篁”概述 笔者目前已经从各大博物馆、院校机构以及私人收藏等搜集到恽南田竹画作品三十多件,通过梳理加以归纳,总结出“南田新篁”如下的基本情况。一、竹画形制多样。册页、中堂和手卷样式皆有,其中以册页样式较为常见。材质有绢本和纸本两种,以纸本作品居多,且纸质坚实、光洁、偏熟。二、竹画文本重述怀明理。《瓯香馆集》中竹画题诗数量较多,足见其爱竹之深,不仅涉及阐释画学见解,而且用以寄托遗民情思,如1684年,他为唐宇肩(1648—1718)所作《一竹斋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的题诗:“碧雨声中度此生,高风孤竹寄闲情。他时若奏成池乐,截取瑶笛作风鸣。”[1]以此表达身为遗民的那份坚守,与友共勉。三、竹画形象特征突出。竹叶取势多以上扬,鲜见向下取态,且多以新篁为主,叶子较小,弱化竹节处理,甚至“通竿无节”[1],由此可反观“南田新篁”造型语言处理方式的独特性。四、竹画题材常见组合。恽南田单独画竹子少见,多以竹石、枯木竹石等经典图式为主,并加以杂花野草等进行穿插,甚至有的山水画中植被仅有竹子,并且占据画面大部分,既强化了竹子的实景感,又彰显了其“写生”理念。五、竹画表现重“色”重“写”。可分为纯水墨刻画,纯色彩铺写,墨色交融塑造三种形态,其中以颜色“一笔出之”“色笔带色”凸显其竹画语言的特质。 另外,根据题跋可知,恽南田的众多竹画中不乏用于维系社会关系的应酬之作,水平差异明显;又因“户户南田”的影响,伪作较多,严重影响了其艺术水准。而当下恽南田研究同样存在伪作当真迹的现象,需要研究者加以甄别。 二、“南田新篁”承袭 “南田新篁”的表现语言也有迹可循,晚明“南北宗”的提出、摹古盛行、经典绘画语汇“错位互证”和“挪移重叠”的创作方式流行等,逐渐成为绘画语言生成的重要来源,也成为恽南田研习竹画语言的主要路径。其中有哪些经典语言成为“南田新篁”基因的来源?据统计,其摹古所涉及的画家众多、时间跨度大,但凡在竹画语言发展史中有所贡献的画竹大家都是其取法的对象,如苏轼、文同、赵孟頫、管道升、柯九思、曹知白、倪瓒、唐寅等人,其中以拟法元人写竹最多,参以明人意笔法也较为常见。可见恽南田不仅特别注重表现语言的创见性,也注重表现语言的经典性对比。 取宋人以形写神。画史记载宋代画竹法有色竹和墨竹两种方式,其中,苏轼(1037—1101)以朱色写竹,文同(1018—1079)以墨画竹,最为后世称道。恽南田对苏轼画竹是这样认识的:“东坡于月下画竹,文湖州见之大惊。盖得其意者,全乎天矣,不能复过矣。秃管戏拈一两枝,生趣万状,灵气百变。”[1]“苏竹”造型采取以影取形的处理方式,弱化竹子细节的刻画,强调意笔的写形,重视神韵的传达,恽南田以秃笔意临,重在体悟“苏竹”以意写形的生趣和“以形写神”的灵气。米芾《画史》中记载文同画竹:“以墨深为面,淡为背,自与可始也。”[2]“文竹”在造型上求真重刻画,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竹子本身的结构关系,注重竹干、枝、节、叶等之间的穿插组合,笔形精致,墨色多变,恽南田曾提到自己所见文同《寒林竹石》并与好友王石谷(1632—1717)一起针对“文竹”展开摹写、切磋一事,二人一致认为,“文竹”注重竹子写真的再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3]苏轼通过胸有竹形,以书写意状来界定“文竹”,强调其实则传神的本质表现,恽南田对此也有共鸣,认为“文竹”虽“写竹数笔”,但“极超逸”[1],通过恽南田以秃笔戏临苏轼法和细笔拟仿文同法的竹画作品,结合苏轼《竹石图》、文同《墨竹图》加以比较,可以更为直观的看出恽南田画竹注重细节的表现,同时也强调文人笔趣的表达,这种画竹求真但不失传神的造型理念也融入到了“南田新篁”的表现中来。 取元人以书入竹。元代是画竹的高峰时期,“援书入画”,“引书入竹”,书写性在竹画表现语言中得到了全面的践行,写竹名家辈出,其中以管道升、柯九思、曹知白和倪瓒对恽南田影响最大,取法也各不相同。取法管道升(1262—1319):文献记载管道升及子赵雍(128

文档评论(0)

资教之佳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教学资源,助力教育转型!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010103320000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