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绩效模式的十三个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卓越绩效模式的十三个问题 卓越绩效是从英文Performance Excellence翻译过来的。“卓越绩效”这种译法是国家标准GB/T19580的规范译法。在早期使用中 也有译为“业绩卓越”的,不管是哪种译法,指征的都是这个英语词 组。由于中英文含义的差异,某个中文单词往往难以将英文单词的内 涵详尽的表达。这个也是如此。中文“绩效”是个名词,但是 “Performance”含有“通过做某事取得某结果”的含义。因此它表 达的一个很深刻的意义是:“”。 在国家标准GB/T19580中,卓越绩效的定义是:“ ”。 在顾客需求日益多样化、竞争越来越激励的经营环境下,组织如 何应对各方面挑战,保持持续发展?卓越绩效模式(简称PEM)以“ ”为目的,以“”为龙头,强调管理的“”、“”,关注,使得各系统达到“ ”的“”境界。 通过导入卓越绩效,实现组织从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向“ ”模式的转变,从纵向的“职能碉堡”方式向 的转变,从被动的“指挥与控制”向主动的“”转变,致力于使组织积极面对环境变化、取得经营卓越! 它分为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以人为本、过程管理、测量分 析和知识管理、经营结果七大部分。PEM认为组织中的这7大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有机体系。在管理实践中,要以 系统的眼光来看待这七大方面。 它用定性和定量的评分来衡量企业的管理成熟度。对过程的评价 从“”四个维度进行;对经营结果的评价从 “”四个维度进行。评分从0-1000分。一般获得美国国家质量奖的世界级成功企业的定量评分在600-750分之间,获得中国国家质量奖的成功企业的定量评分在550-650分之间。通过了ISO9000认证的企业,一般定量评分会在250分以上。 在这样一个强调结果,并且由“过程”-“结果”的有机系统中, PEM提供了企业面对激烈竞争环境所需要的一套管理理论和方法。 这套系统的方法曾经在美国、在欧洲、在全世界八十多个国家帮助数十 万家企业提升了管理水平。现在它正在你的手中,翻开它,你就踏上 了追求卓越之旅! 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误解。尽管“卓越绩效”这个词中有“绩效”两个字,在进行评价时也非常关注组织的绩效水平和发展趋势等要素 (绩效结果方面的评分在中国质量奖中占400分,在美国质量奖中占450分),但是“卓越绩效”决不等同于某一种绩效考核方法。 这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误解。我推测这种误解可能来源于以下逻 辑:“绩效考核=卓越绩效,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因此卓 越绩效也是关于人力资源的一个模式。” 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曲解了卓越绩效的真正含义。欲了解卓越 绩效定义请参阅本文第一条。 卓越绩效不仅与战略有关,而且非常关注战略的作用。在PEM中, “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三部分组成引领企业不断发展 和变革的“驱动轮”。其中,“战略”又是使得组织使命和愿景通过 具体的战略方案制定和选择、行动计划制定和资源配臵得以实施的重 要环节。 它首先要求企业明确自己的使命(我是谁?我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愿景(我要到哪里去?未来的蓝图是什么?),再据此确定 长期发展方向、短期发展方向(通往十年二十年才能实现的愿景的阶 段性方向是什么?),明确长短期战略目标,进而制定实现战略目标 的关键行动计划,配臵资源,明确关键的过程以实现战略目标,制定 关键绩效指标,定期测量、分析,用以衡量战略目标实现进程。在这 个的过程中,关键过程、绩效指标、关键人才的选拔与培养等工作方 向均需保持与战略方向的一致。也就是说,达到卓越管理要求的“系 统性”、“一致性”要求。 不过,这些从理论上来说比较简单,真要在实践中做到“系统性”和“一致性”对于现今的企业还有非常大的难度,毕竟,中国企业的 基础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企业的管理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要补上 这些差距,光靠一两次培训、一两次动员大会,靠一年半载的努力冲 刺是远远不够的。卓越绩效用世界级成功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 引导中国企业往卓越方向前进,但真要成为卓越的企业,需要企业在 实践中融会贯通、持续改进,需要“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 索”的精神。 这是我在咨询过程中经常被问的。我想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其一:。一个不同于我们以往经验的陌生东西往往会引发内心的抗拒,这从心理学的角度 可以理解。问题在于我们企业界的朋友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夜郎 自大”的“满杯”心理将严重阻碍我们成长的脚步。我们应该非常清 醒的认识到中国的管理理论和基础是非常非常薄弱的 人类历史上有着大量令人称绝的管理实践,但因受生产力发展水 平的限制,对管理的认识基本都停留在思想的火花上。系统化的管理 理论伴随着大规模的工业革命,于19世纪末在西方开始形成。也就 是说西方关于系统管理理论和实践至今有近二

文档评论(0)

Suz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