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鸿沟的现状、影响与应对策略.docx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鸿沟的现状、影响与应对策略.doc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鸿沟的现状、影响与应对策略 ? ? 周慧珺 邹文博 [Summary]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重要特征。然而,数字鸿沟等副产品也初现苗头,威胁未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总结来看,我国接入型数字鸿沟正在快速缩小,使用型数字鸿沟持续存在但影响可控,知识型数字鸿沟的负面效果逐渐凸显,值得进一步关注。如果数字鸿沟继续扩大,将可能拉大收入和财富差距,强化市场垄断,降低企业创新动力,加剧社会阶层分化,拖累社会进步。结合我国的现实经济背景,弥合数字鸿沟需要继续推进宽带普及政策,提高整体供给数量和质量,并对老年群体、未成年群体重点关注,尽可能缩小弱势群体鸿沟。此外,还应当强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激励机制,加强区域间协调合作,合力打造包容和谐的数字社会。 [Key]数字化转型;互联网;数字鸿沟;共同富裕 []?F49[]?A[]?1673-0461(2023)03-0060-08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尤其是疫情暴发以来,线下行业发展受挫,数字企业抓住机遇,成功将“人口红利”转化为“流量红利”,成为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也为疫后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2020年底,我国大型数字平台总价值31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达到248%,已经和美国并列为全球数字经济“双引擎”。可以说,数字经济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最具活力和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重要特征。 然而,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新模式、新业态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部分技术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农村居民等由于缺乏信息的可及性和使用能力难以从数字经济中获利,与信息技术富有者的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了明显的“数字鸿沟”。这种数字鸿沟如同一道栅栏,将一部分人排除在数字经济带来的红利之外,给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还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增长引擎①。這也就意味着,数字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可抵挡,那么此时,如何规避或者减少数字鸿沟这样的“副作用”就成为更加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更进一步地,想要给出弥合数字鸿沟、减少其负面效应的有效策略,就必须先了解数字鸿沟带来的实际问题及数字鸿沟产生的主要原因,本文也希望从这两个角度入手,深入剖析数字鸿沟的现状、影响及应对策略,为下一阶段消弭数字鸿沟、促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在以往的文献中,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了互联网、数字金融的普及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实际影响。例如程名望和张家平(2019)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互联网普及带来的收入分配效应,发现它能够使得收入差距先扩大后缩小[1],李金昌和任志远(2022)则利用微观数据分析发现,数字鸿沟将引发更严重的社会阶层分化,加剧不平等[2]。杜勇等(2022)将重心放在企业数字鸿沟上,探讨了平台化在企业跨越转型升级数字鸿沟中的重要性[3]。其他关于数字鸿沟影响带来收入差距的国内文献还包括胡鞍钢和周绍杰(2002)、汪明峰(2005)、邱泽奇等(2016)、苏岚岚和孔荣(2020)、王修华和赵亚雄(2020)、粟勤和韩庆媛(2021)等[4-9],国外文献还包括FORMAN等(2012)、DAHLBERG(2015)、BAUER(2018)、GONZALES(2016)等[10-13]。总结来说,以往的学术文献中,对于我国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鸿沟带来负面影响的系统性梳理和总结还相对较少[14]。因此,本文也希望从这一角度出发,详细阐述我国数字鸿沟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内在成因,深入探讨数字鸿沟未来的可能走势及其理论依据,给出弥合数字鸿沟的合理政策建议。 二、目前我国数字鸿沟的现状及主要特征 (一)数字鸿沟的基本内涵和现状 数字鸿沟(Digital?Divide)一词最早被定义为信息技术的持有者和缺乏者之间的差异[15]。自此之后,研究者们对于其内涵与特征进行了更详细和具体的刻画[4-16]。早期研究认为,信息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等维度的差异可能带来收入或财富的差异。根据差异形成原因的不同,数字鸿沟可以分为接入鸿沟和使用鸿沟,前者代指信息技术的可及性差异,又被称为第一类数字鸿沟,后者代指技术的使用差异,又被称为第二类数字鸿沟。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者们逐渐发现,即使在互联网可及性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不同人群通过使用互联网获取到的知识也有所不同,他们将这一鸿沟称为知识鸿沟,即第三类数字鸿沟[17-18]。 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数字鸿沟出现在年龄、城乡、地区等多个层面上。从年龄层面上来看:202

文档评论(0)

布丁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重庆微铭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05191485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