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新疆民间文化考察.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年新疆民间文化考察 2011年8月11日至24日,由中国通俗艺术协会和自治区文联、新疆通俗艺术研究会联合调查小组率领的78名中国通俗艺术专家对新疆的大众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考察团越天山,跨戈壁,走草原,住毡房,辗转奔波5000余公里,先后到了吉木萨尔县(属昌吉回族自治州)、福海县、布尔津县(以上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阿勒泰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塔城地区)、克拉玛依市、博乐市(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新源县、尼勒克县(以上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静县、库尔勒市、博湖县(以上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鲁番市和乌鲁木齐市等15个县市,考察了哈萨克族的“阿肯阿依特斯”、达斯坦,蒙古族的“江格尔”及“托布秀尔”、萨吾尔登、长调、马头琴,锡伯族的贝伦舞,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赛乃姆、麦西来甫、手鼓舞等,调查其保护、传承情况;看望、慰问了一批民间艺人,其中多位民间艺人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到了新疆,深入民间,才知新疆民间文化之美、之丰富。 一、 民间文艺的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个多民族地区,有47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834万多人,占全疆总人口的43.35%,主要聚居在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阿克苏以及东疆的哈密、吐鲁番等地区。除维吾尔族外,世代居住在新疆的还有: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满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等。哈萨克族占全疆人口的6.47%,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回族主要分布在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焉耆回族自治县;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柯尔克孜族80%聚居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锡伯族大部分聚居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县、巩留县;塔吉克族60%聚居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在新疆,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等民族信仰伊斯兰教;蒙古族信仰喇嘛教;汉、锡伯、满、达翰尔等民族部分群众信仰佛教;锡伯、满、达翰尔等民族部分群众信仰萨满教;汉族中还有一些群众信仰天主教、基督教和道教。宗教在新疆相当一部分群众中影响较大,如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等民族,他们的不少风俗习惯就源于宗教。各民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形成了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 中国民间文艺家新疆民间文化考察团在新疆期间,先后观看了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维吾尔族民间歌舞表演12场:在福海县观看哈萨克族的“阿肯阿依特斯”;在布尔津县禾木乡“苏力德家访”点观看蒙古族图瓦人的演出;在和布克赛尔县观看蒙古族《江格尔》及“托布秀尔”、长调等歌舞表演;在博乐市观看蒙古族《江格尔》、“马头琴”、长调等歌舞表演;在察布查尔县观看锡伯族贝伦舞;在库尔勒观看木卡姆、赛乃姆、民间艺人弹奏等维吾尔族歌舞。……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歌舞表演,加深了我们对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维吾尔族等多民族有代表性的民间文艺精品的了解。 “阿肯阿依特斯”新疆人习惯称作“阿肯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悠久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阿肯”是哈萨克族人对歌手的称呼,在哈萨克族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哈萨克族有句谚语:“阿肯是世界上的夜莺,冬不拉手是人间的骏马”。每逢阿肯弹唱会,远近的人们身着盛装,骑着马,弹着冬不拉载歌载舞来到草原上,各路歌手登场献艺,听众们喝彩助威,经常是通宵达旦一连数日地尽兴。他们所唱的内容大致可分为颂歌、哀怨歌、情歌、习俗歌、诙谐歌五大类。这种民间艺术形式被称为全面反映哈萨克族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阿依特斯已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达斯坦,原意为叙事长诗。在新疆,有维吾尔族达斯坦、哈萨克族达斯坦及柯尔克孜族达斯坦。哈萨克族达斯坦大约诞生于公元9世纪到10世纪,由民间诗人、歌手长期传唱加工而成,是哈萨克族民间口述的文学形式,情节复杂,篇幅很长,一首达斯坦往往要唱上一天一夜。善于演唱这种达斯坦的人被称为“达斯坦奇”。表演时,用冬不拉伴奏,多为自弹自唱。唱词富于哲理和智慧,给人以深刻启迪。 闻名遐迩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英勇、聪慧的卫拉特蒙古人为中华文明和人类文化宝库所增添的瑰宝。史诗从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断演进,包含了蒙古民族文化的精髓,并在不断的演进发展过程中融汇了蒙古民族关于历史、社会、自然、科学、宗教、道德、风俗、文化、艺术的创造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研究古代蒙古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江格尔》与藏族的《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称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由于长期在民间口头流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