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秦帝国》中的华夏文明.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大秦帝国》中的华夏文明 在打开大秦帝国时,作者在书的第一版上写的碑文首先暴露了我们面前的观点。 “中华文明” 作者认为:“原生文明,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她由涓涓溪流汇成澎拜江河的历史中,必然有一段沉淀、凝聚、升华、成熟的枢纽期。这个时代所形成的文明与传统,如同一个人的基因,将永远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或决定一个人的生命轨迹。”(P393)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渊流长,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她曾未间断,是世界文明史上光辉灿烂的奇葩。“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P11-12)中华文明的主体是华夏文明,通常人们又将中华文明与华夏文明互用。中华文明萌发于文字产生以后的夏商周时期。中华原生文明进一步的生成、绽放和以完备的形态呈现于世界,则是春秋战国秦帝国时代,其时间跨度主要是指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10年这一历史时期。中华原生文明的生成期正是卡尔·雅斯贝尔斯(Kar Jaspers,1883-1969)所说的世界“轴心期”(Axial Period),即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间的数世纪(1)。这是一个世界文明的初创期,不论西方和东方,都出现了一批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军事家、医学家等。他们的思想影响深远,的确成为各民族文明发展的元点和基因。直至今天,世界各国人民都不断地从中吸取精华,用以丰富和发展新的文明形态。 一 华夏民族共同创造、发展、融合的历史现象 《大秦帝国》写的是世界轴心时代中华文明史上出现的秦帝国崛起兴亡的故事。小说从秦献公在公元前362年秋与魏军激战中中箭去世、秦孝公继位写起,到公元前207年子婴降汉、项羽火烧咸阳、帝都化为一片废墟为止,前后历时155年。这一个半多世纪,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是青铜文明走向铁器文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型的历史时期;同时又是中华文明走向多元统一的大创造、大发展的历史时期。用作者的话说,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明智慧大爆炸时代,其时代精神坚刚强毅,其生命状态惕厉奋发,其创造智慧博大深远,其文明业绩震古烁今。”(P394)大秦帝国所创造的文明是中国古代原生文明的继承、综合与创新,是中华原生文明的升华与体现。 作者以世界文明史的视角,真实地历史地再现了中华原生文明的生成、升华和发展,形象地描绘出了华夏文明原生态的真实面貌。小说中作者将大秦帝国在世界东方的崛起兴亡作为全书的主干,以此作为贯穿全书的红线,并以宏伟的结构,生动的情节,众多的人物,纵横交织,将六国的兴亡连接在一起,全景式地描写了华夏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过程。通过华夏文明原生态的多层面、多角度的展示,突出和弘扬了那个风云激荡、急剧变革时代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秦的先祖大费,“与禹平水土”有功,“舜赐姓嬴氏”。(P173)经过五百多年的发展,兼并、融合西部戎狄诸部,到战国时代已成为七雄之一。嬴秦族自商鞅变法以后,逐渐由积贫积弱走上国富民强的道路。在与六国的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争斗的过程中,秦文化逐渐与中原文化、巴蜀滇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北方文化、齐鲁文化相互吸收,相互融合。春秋战国秦帝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是中华文明大创造、大发展、大放异彩的时代。《大秦帝国》所描绘的嬴秦族群的掘起和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华夏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相互融合的过程,是神州大地七大文明圈(1)相互融合、构成多元一体的华夏文明大文化圈的历史过程。 中华原生文明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创造和发展的。在世界文明史上,人类创造的十大文明奇观——埃及金子塔、宙斯神像、法洛斯灯塔、巴比伦空中花园、阿提密斯神殿、罗得斯岛巨像、毛索洛斯墓庙、法洛斯灯塔外传之亚历山卓港、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世界十大文明奇观中,有两大奇观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创造和生动体现,而这两大世界文明奇观的创造与完成,恰恰又都是在大秦帝国崛起和发展时期。 长篇小说《大秦帝国》生动地描写了蒙恬、扶苏率30万大军长驻九原,组织百万之众修筑长城并使东西长城最终合拢的场面。在2217年前,东西长城合拢的庆典上,扶苏代表秦始皇向天下宣告: 大秦东出,一统华夏,创造文明,力行新政,安定天下。北边胡患,历数百年,匈奴汜滥,屡侵中国!为佑生民,筑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里,以为国塞!祈上天佑护,赖长城永存,保我国人,太平久远!(P26) 万里长城的建成不仅对于“一统华夏”、“安定天下”、“保我国人”、“太平久远”有着深远的意义,而且集中体现了华夏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成为中华原生文明的象征和标志,她以其巍峨壮丽的雄姿成为人类居住的星球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