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北方河岸植被缓冲带评价体系.docx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北方河岸植被缓冲带评价体系.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北方河岸植被缓冲带评价体系 河岸带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是地球生物圈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河岸带生态系统对增加动植物物种种源、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进行水土污染治理和保护、稳定河岸、调节微气候和美化环境、开展旅游活动等均有重要的现实和潜在价值。作为河岸带生态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岸植被缓冲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能够为河岸带近自然生态恢复配置模式的构建和管理措施的提出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目前在国内有关于河岸带评价的研究报道,但对于植被带本身的研究还较少。笔者以山西沁河上游作为河岸带重建基础部分的植被缓冲带为对象,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评价方法,构建了适合沁河上游河岸带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 1 调查方法及数据来源 研究地选择在山西省沁河的赤石桥河和紫红河,均为沁河的一级支流。其中赤石桥河发源于平遥县东南部五子沟,流域面积为415.63 hm2,河长为39 km,河道纵坡14/1 000,河床糙率为0.024,河床多为砾石和砂,较为稳定。流域内地貌以土石山区、林区为主,也有少量为土山区和丘陵阶地。流域内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57.7 mm,平均气温8.6 ℃,多年平均径流量4 500万m3。紫红河发源于沁源县东北部景凤乡的杨家岭,流域面积为394 km2,河长为50 km,河道纵坡14/1 000,河床糙率为0.026,河型为顺直型,河床多为砾石和砂,较为稳定。流域内地貌以土石山区,海拔在1 100~1 642 m之间。流域内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80.7 mm,平均气温8.6 ℃,多年平均径流量4 300万m3。 按照全面普查和重点调查、已有资料收集和实地勘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获取评价指标的数据资料。已有资料为现有地图资料(包括河流周边行政区划图、植被分布图、地形地貌图、水利枢纽分布图、气象云图等)和已有的统计数据资料(包括水文、气象、自然地理、自然灾害等)。除此之外,进行实地测量以获得实时数据。调查内容包括:(1)河道特性调查,河流生态状况(河道形态、水质状况);(2)河岸特性调查,岸坡特性(岸坡土壤类型、岸坡岩土类型、岸坡结构、岸坡坡度、岸坡高度);(3)河岸植被调查,岸坡生物(植物种类、植被密度、植被层次、植被种类丰富度、植被搭配形式、覆盖率、岸边植被间断长度、当地乡土物种覆盖比例);(4)人类活动调查,河岸周边土地利用类型(林地、农田、居住地等)、河岸周边水土流失情况。 选定赤石桥河源头和紫红河源头其中一段河岸作为对象,于2007年3月至4月进行河岸带调查。以横断面为调查尺度,在所要调查的河段内以一定的间距随机布置一定数量的横断面,宽度取30~50 m,调查方法主要为样方法和目测估计法。赤石桥河每2 km、紫红河每3 km作为一个调查断面,最终收集赤石桥河源头的9个断面(1#—9#)、紫红河源头的4个断面(1#—4#)的调查数据。 2 建立河岸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1 河岸植被缓冲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对研究地河岸带特性调查的情况,并按照科学性、可表征性、可度量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从河流健康状况、岸坡稳定性、河岸带土壤条件、河岸带植被条件等4个方面选取16个因子构建河岸植被缓冲带综合评价体系,形成包括目标层、指数层、指标层的层次结构(表1)。 2.1.1 河流健康 (1) 河流水文自然过程 河道渠化是指对河道进行包括人工裁弯、缩窄河床和固化河岸等人为影响措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河流流态、生境等。将河道渠化程度分为4个等级:Ⅰ级.无渠化和淤积,河流保持自然状态;Ⅱ级.存在少量拓宽、挖深河道等现象,无明显渠化;Ⅲ级.存在部分渠化,两岸筑有堤坝;Ⅳ级.渠化严重,河岸、河床都已渠化。 (2) 增加水的自我净化功能 河道蜿蜒性作为河流的重要特征,有利于形成多样的生境,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同时,也增加了河水的自我净化功能。弯曲率为河道的长度与其直线距离之比值,一般在1~5之间,顺直河道弯曲率为1.0~1.2,而弯曲率1.2~5.0的称为弯曲河道。 (3) 基底岩石学和鱼类和水生生物 主要是指细小的泥沙和淤泥在河流底部物质中所占的比例,也可以理解为河流底部的岩石之间是否被细小的泥沙和淤泥所填满。河流中的鱼类和水生生物大多寄居在岩石之间的空隙中,如果河流基底物质中有大量的细小的泥沙和淤泥将岩石间的空隙填满,则会使鱼类和水生生物失去生存空间。基底物质组成的等级划分为:Ⅰ级.河流底部基本没有细小泥沙或淤泥包围岩石;Ⅱ级.岩石部分被细小泥沙或淤泥包裹,但较易分离;Ⅲ级.大部分岩石已被细沙和淤泥包裹,且较难分离;Ⅳ级.岩石已深陷入细沙和淤泥中,基本不可见。 (4) 浮游植物的类型 通常是指浮游藻类,浮游藻类可以看作是否有大量营养物质进入水体的标志。浮游植物的分解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