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pptx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外古诗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浣溪沙;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本词选自《二晏词笺注》。 “浣溪沙”原是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一般情况下,上下片各三个七字句,共四十二字。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晏殊一生显达,生活富贵闲适,其词作不外感事伤怀、相思离别、男女爱情之类。这首词大约作于宴饮歌乐之后,透露出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慨。;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修辞:对仗工整。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物是人非、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此词巧用意象,构思曲折精巧,而又自然流畅。 词人触景感怀,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将瞬间的感受与久久的思考熔于一炉,语言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含蓄深沉。;采桑子;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这组词是欧阳修晚年退居安徽颍州西湖时所作。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欧阳修移知颍州。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从43岁至颍州到65岁归颍定居,欧阳修在颍州居住的日子共有3年多,也因此对颍州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晚年致仕后,他或结伴同游,或乘兴独往,经常徜徉于画船洲渚,充分领略了颍州的山水风光,把西湖风物之美和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诉诸笔端,写下了纪游写景的组词《采桑子十首》。;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上片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西湖好”是全词之眼。“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出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泛舟西湖的欢乐情调表现了出来,“隐隐”和“处处”写出了轻舟的流动感。 下片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词以轻???的行进为线索,写出了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词人的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词人以“轻舟”作为欣赏风景的基点,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折射了词人辞官退隐后从容闲适的惬意情怀。;相见欢;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词人。 其词语言清畅俚俗,多写隐居生活的闲适;南渡后,也有感怀、愤激之作,有“词俊”之名。有词三卷,名《樵歌》。;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至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时所写的。;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开篇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古人说“秋士多悲”。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