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现实感与静止的影像:知识社会学视域下刘小东的早期艺术创作述评.docx

新生代、现实感与静止的影像:知识社会学视域下刘小东的早期艺术创作述评.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新生代、现实感与静止的影像 知识社会学视域下刘小东的早期艺术创作述评 ? ? 闫现磊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新生代、现实感与静止的影像:知识社会学视域下刘小东的早期艺术创作述评 闫现磊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刘小东是在中国美术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转换中“出场”的,他的“出场”不仅象征着中国现当代艺术从“新潮美术”向“新生代”的转捩,而且伴随着中国新时期思想启蒙之发轫,“第二代学人”向“第三代学人”过渡,个体叙事对宏大叙事的消解,“自我意识”觉醒,文艺从“意识形态”出走等事件、观念的发声和深入。本文以“后89中国艺术”转捩下的“新生代”产生为语境 ,从“新生代”绘画、独立电影“新生代”尝试等方面切入,引入知识社会学研究视域,以刘小东前期的绘画创作为主要论述对象,考掘其背后的思想史进路,并就其艺术创作展开相关论述和批评。 知识社会学 刘小东 新生代 现实感 静止的影像 一、“新生代”:一种知识社会学的视角 依据艺术批评家易英的观点,“新生代”其实并不单纯指某种流派风格,它所指向的是整整一代人:“他们生于60年代,没有直接经历‘文革’,没有上山下乡的经验,在‘文革’之后接受中学大学教育的一代人。他们大多在80年代中后期毕业。他们没有经历苦难,没有集体主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他们进入正在开放的、物质开始丰富的社会时,就更加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在个人利益与社会的要求发生冲突时,他们不会向他们的兄辈那样去服从或幻想改造这个社会。他们幸运的经历使得他们有太多的幻想和欲望,当社会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他们会觉得无助、无奈和空虚,于是会调侃和自嘲。当然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的时尚,更善于在商业社会中寻找个人的机会,更愿意向社会展示他们个人的面貌。”[1] 对于“代”的划分,地质学上、心理学上都有属于各自学科领域的界定(“新生代”这个语词原本是地质学上的一个时间概念)。就社会学视角而言,“代”的划分不仅仅归为生命的更迭,更多纠缠于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事实。 知识社会学创始人、德国社会学家曼海姆将具体的社会群比作社会岩层,“代”[Generation]则是社会岩层之一。他在《代的社会学问题》一文中指出,“代”的社会性同属现象,应把握“肉体—精神—心灵”的转换。基于这一点,学者刘小枫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分为四组代群:“五四”一代(即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生长,20至40年代进入社会文化角色的一代)、“解放”一代(即30至40年代生长,50至60年代进入社会文化角色的一代)、“四五”一代(即40年代末至50年代末生长,70至80年代进入社会文化角色的一代)以及“游戏的一代”(即60至70年代生长,90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全面进入社会文化角色的一代)。[2]刘小枫认为“四五”一代知识分子后期呈现的“一无所信”的精神趋向被“游戏的一代”知识分子接续,构成另一种类型的知识形式,它“一无所信”却又本质上相信——“不相信”和空虚,并且在哲学上加以推进,他们空虚、无聊、蔑视权威,自此不再被任何东西感动。从精神品性上来讲,刘小枫笔下的“游戏的一代”知识分子群体和易英所谓的“新生代”有根本上的共性,正是这样一群知识分子开启了中国现代独立文艺思潮的新纪元。 历时性地看,不能否定,80年代是中国现代化、文艺启蒙的时代,是一个觉醒的时代,也是一个意义凸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尚且不论艺术家的初衷是不是盲目的,但事实证明,他们都主体地肯定了自身。面对经济的转型,新的社会语境,新的生存处境,相对80年代,90年代则是多元的、混杂的,这种多元、混杂也并非说明艺术家成为时代的引领,时代本身已经幻化为失控与无名化的现实,因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每一个艺术家都可以成为时代的引领者。“新生代”正是在这一时代转换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立主体位置。80年代开启,新一轮启蒙思想风起云涌,现代派小说、朦胧诗派、报告文学、现代派戏剧、85’新潮美术、现代派音乐、第五代电影,其共同点在于追求思想上的高度,神圣社会使命感绑票下的是浓厚的哲学思辨,充满了悲剧意识;90年代以降,新纪实文学、实验戏剧、“新生代”绘画、第六代电影、新纪录片、地下摇滚等开启了“新生代”独立文艺的新潮,与80年代的主流文艺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刘小东:作为“新生代”绘画的先锋代表 站在当代美术史的角度历时性地看,20世纪80年代是“新潮美术”的活跃期,1989年2月,“中国现代艺术展”的举办标志着新潮美术的谢幕,自此美术史叙事进入“后新潮美术”时期,随着时间的推进,“新生代”开始在绘画领域崭露头角。 刘小东于1988年从中央美院油画系三画室毕业,留附中任教。其后的两年,他创作了一批很有特色的作品。1989年底,批评家范迪安受《美术》

文档评论(0)

资教之佳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教学资源,助力教育转型!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010103320000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