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头阿的产生与发展.docx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词头阿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历史研究者尚未探索汉语“亚”的起源,通常认为满语的起源不详。关于汉语“亚”的起源,中国历史学家也有不同的看法。为此,本文对汉语具有代表性的文献作了穷尽性的考察,发现汉语词头“阿”萌芽于西汉、生长于东汉、发展于魏晋以降,是由汉语“动+名”双音称谓名词首音节“保”义“阿”虚化而成,是在汉译佛经音译缩略双音称谓名词首音节“阿”的影响下生长并发展起来的。 一、 “大陵曰阿”阿 阿,在汉语中,本为名词“大的土山、大的丘陵”义。例如: (1)菁菁者莪,在彼中阿。(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毛传》:“中阿,阿中也。大陵曰阿。” (2)无矢我陵,我陵我阿。(诗经·大雅·皇矣)《郑笺》:“大陵曰阿。” 阿,由名词“大的土山、大的丘陵”义而引申出名词“山的弯曲处”义。例如: (1)考槃在阿,硕人之过。(诗经·卫风·考槃)《毛传》:“曲陵曰阿。” (2)绵蛮黄鸟,止于丘阿。(诗经·小雅·绵蛮)《毛传》:“丘阿,曲阿也。”《郑笺》:“小鸟知止于丘之曲阿静安之处而自托焉。” 阿,由名词“山的弯曲处”义而引申出动词“曲从、迎合”义。例如: (1)大臣享其禄,弗谏而阿之。(国语·周语上) (2)申侯伯如郑,阿郑君之心,先为其所欲。(吕氏春秋·长见) 阿,由动词“曲从、迎合”义而引申出动词“保护、袒护”义。例如: (1)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荀子·成相) 1. 《汉前刘氏之寡也》曰 阿,在东汉以前,以“保”义,常常与“母”构成“动+名”偏正式双音称谓名词,专称乳养、保育、侍候王侯贵族子弟的妇女。例如: (1)故济北王阿母自言足热而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阿母,《索隐》:是王之妳母也;《正义》:乳母也。 (2)帝又爱信阿母王圣,封为野王君。(后汉书·郭陈列传) (3)是时安帝信江京、樊丰及阿母王圣等谗言。(后汉书·五行三) (4)太后既崩,阿母王圣及皇后兄、阎显兄弟更秉威权。(后汉书·五行三) (5)阿母野王君王圣、圣女永、永婿黄门侍郎樊严等,更相阿党,互作威福,探刺禁省,更为唱和,皆大不道。(后汉书·皇后纪) (6)唯先帝时,阿母王圣为野王君,造生谗贼废立之祸。(后汉纪·孝顺皇帝纪) (7)执金吾商上书陈让,辞意恻,至书十余上,上遂听许,爵阿母宋娥为山阳君。(后汉纪·孝顺皇帝纪) (8)是时,顺帝阿母宋娥及中常侍张昉等用权。(后汉书·五行六) 以上8例“阿母”均为“动+名”偏正式双音称谓名词,称谓乳养、保育、侍候王侯贵族子弟的妇女。“阿母”中的“阿”与“保”同义,在东汉以前,“阿母”即“保母”。例如: (1)保母至矣,傅母未至也。(古列女传·贞顺传·宋恭伯姬) (2)孝义保者,鲁孝公称之保母,臧氏之寡也。(古列女传·节义传·鲁孝义保) (3)伯御作乱,由鲁宫起。孝公乳保,臧氏之母。逃匿孝公,易以其子。保母若斯,亦诚足恃。(古列女传·节义传·鲁孝义保) (4)保母以其言通于王。(古列女传·节义传·楚成郑瞀) 以上4例“保母”即“阿母”。 在东汉以前,“阿母”、“保母”即“乳母”。例如: (1)四月戊子,爵乳母王圣为野王君,圣女婿刘瑰为朝阳侯。司空杨震诣阙,上书曰:“臣闻高祖与群后约,非功臣不得封……今瑰无他功德,但以配阿母女,既忝位侍中,一时之间,超至封侯……。”(后汉纪·孝安皇帝纪) (2)案尚书故事,无乳母爵邑之制,唯先帝时阿母王圣为野王君。(后汉书·左周黄列传) (3)魏节乳母者,魏公子之乳母。(古列女传·节义传·魏节乳母) (4)节乳母与公子俱逃。魏之故臣见乳母而识之曰:“乳母无恙乎?”乳母曰:“嗟夫!吾奈公子何?”(古列女传·节义传·魏节乳母) (5)乳母傥言之,则可以得千金。(古列女传·节义传·魏节乳母) (6)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著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古列女传·节义传·魏节乳母) 例(1)前称“乳母王圣”,后又称“阿母”;例(2)前称“乳母”,后又称“阿母王圣”,由此可见“阿母”即“乳母”。例(3)一(6)魏公子之“乳母”,即“阿母”、“保母”。 在汉以前,“阿母”、“保母”、“乳母”又与“傅母”构成同义词。例如: (1)傅母者,齐女之傅母也。女为卫庄公夫人,号曰庄姜。(古列女传·母仪传·齐女傅母) (2)傅母见其妇道不正,谕之云。(古列女传·母仪传·齐女傅母) (3)齐女傅母,防女未然。(古列女传·母仪传·齐女傅母) (4)女因其傅母而言曰。(古列女传·仁智传·许穆夫人) (5)傅母劝去,作诗《式微》。夫人守一,终不肯归。(古列女传·贞顺传·黎庄夫人) (6)其傅母闵夫人贤,公反不纳,怜其失意。(古列女传·贞顺传·黎庄夫人) 在东汉以前,“阿母”、“保母”、“乳母”、“傅母”是一组同义词,均是对乳养、保育、侍候王侯贵族子弟妇女的称谓。下例更可说明之。 为孺子室于宫,择诸母及阿者,必求其宽仁慈惠、温良恭敬

文档评论(0)

182****7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