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商用车复兴] 东风风行sx6.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风商用车复兴] 东风风行sx6 大国崛起?中国商用车系列专题编者的话。这是一个属于中国汽车的激动人心的时代,也是属于中国商用车的时代。中国重卡产销由近1万辆增长至近5万辆,用了1990~1999年十年时间。从5万辆增长至100万辆,也用了2000~2010年十年时间。 没有悬念,一个汽车大国正在崛起,且仍不断迸发出勃勃生机。相比乘用车,中国商用车更代表了中国汽车制造崛起的力量。包括东风、中国一汽、中国重汽、福田汽车在内的四家车企已跻身全球十大商用车供应商之列。 在这个崛起的过程中,成就了一批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商用车企业,这些企业的崛起之路又有着各自的特色,都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对中国主流商用车生产企业进行巡回报道,通过透视这些企业的崛起过程来探寻中国成为一个商用车大国的必由之路。 他坚守着东风的延安,思想却跨越了那座大山里面狭小的车城。这是东风商用车连续七年稳居中国中重卡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理由吗。 武汉、襄樊、广州、盐城、重庆、郑州……如果说拥有众多合资企业的东风汽车公司在全国的布局是一盘棋的话,那么位于鄂西北大山中的十堰,无疑是东风事业的根据地和大后方,这个被刻上东风汽车深深烙印的城市,正是“东风的延安”,至今仍然坚守在十堰的东风商用车公司则担当着构建并夯实东风事业根基的重任。 作为国内最大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东风商用车记载着东风公司四十多年的风雨艰辛,也记载着东风每一次开放自主与优化整合的的步伐,并伴随着东风汽车的发展壮大,创造着东风人共享的记忆。 东风商用车曾在上世纪70~80年代第一次创业时,大力发展以5吨车为主的中型商用车,创造出运载大江南北的辉煌。 然而,低谷与高潮总是相伴而生。80年代前后,东风商用车遭遇产品结构调整滞后与国民经济调整的严峻形势。对此,东风调整路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1985年,东风不但完成了10万辆的生产能力、提前两年全面完成续建二汽的任务,而且增加了国家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上缴税收4.2亿元,生产优质汽车35万辆。迎来泥泞之后的艳阳天,东风再次成为行业的标杆。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东风商用车事业进入转型时期。1999年7月1日,东风载重车公司成立,东风中重型商用车开始突围。到2001年,载重车公司销售汽车12.73万辆,实现利润8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2003年7月8日,在原东风载重车公司的基础上,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整合东风汽车公司原有的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杭州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新疆汽车有限公司、深圳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等新生力量,创立了东风商用车公司,开启了东风商用车崭新的征途。 自此,与日产合资后的东风走上了一条兼收并蓄之路。 与日产的磨合在外界看来,东风与日产的合资在乘用车领域的合作成果已有目共睹,但在合资最初几年内,甚至一直到现在,还有人认为东风与日产的合资跟东风商用车几乎没有关系,毕竟日产没有卡车产品提供给东风,双方的合资成果在商用车市场上难觅踪迹。 事实上并非如此,日产的影子在东风商用车已无处不在,那就是深入骨髓的管理理念。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中村公泰是设计工程师出身,他认为从工程和制造的角度来看,制造的本质和理念都是一样的,就是如何给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这些并不分乘用车或者商用车。所以,东风商用车部门可根据中国的实情来参考日产建议的一些管理模式。 而这在东风商用车看来,东风的文化里本来就有学习的精神和兼容并蓄的传统,因为东风建厂初期就是以聚宝的方式聚集了五湖四海的人才,互相学习,为共同目标来建设当时的二汽。现在再来学习日产的先进管理方式并不存在障碍。 事实上,这个学习的过程对于东风来说,并非一帆风顺。 automotiveobserver_113时任东风商用车公司副总经理的黄刚回忆说,初期他们有些不适应,日产的管理方式和文化及思维方式与东风过去的模式存在很大差异,表现在: 日产的领导和专家比较注重基于数据的决策,这些数据包括生产、销售、经营、财务等方面的基础性数据,而东风则认为,自己是基于长期的市场积累、注重宏观的、定性的决策,根据以往在很多实践基础上的感觉和经验,即使在没有数据的情况下,中方做出的判断也不一定不正确。 因此,在合资初期,东风商用车在做经营的判断时,由于过去东风的数据积累不充分从而拿不出数据来说服日方,而日产的专家对中国的市场不是特别了解,又不能做出判断,双方一度处于僵持状态。 如果按照日方的要求,要做一项投资或者产品的开发,就要提供现在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状况,要提供将来的销售价格,要明确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成本、目标利润,要做多少投资、能产生多少回报、达到什么样的销量和份额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必须回答清楚后才能判断这个产品是否可以开发。这时候,不管市场有多么需要这个产品而且即使别的企业这样的产品卖得有多么好,东风也必须要提交这样详尽的数据报

文档评论(0)

183****708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