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商业用地 (3)农业用地 (5)政府机关用地 (7)休憩及绿化用地 (2)工业用地 (4)住宅用地 (6)交通用地 (3)每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兼有其他功能 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 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聚集 通过集聚效应 城市功能分区功能区的特点: (1)区域内呈现连片分布 (2)各功能区间无明确界线 2、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功能区 形 态 特 征 位 置 住宅区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 要职能,工 业化后出现 分化 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位置上是背向发展 高级 住宅区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低级 住宅区 于内城、与低地工业区联系 商业区 占地面积 小,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繁忙,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 内部有明显的分化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及 交通干线两侧 CBD——中心商务区 (有些大城市和特大的市中心) 主要 特征: ①是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 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③建筑物高大稠密 ④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概念: 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 (城市地域结构) (2)模式: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模式 相同点 不同点 同心圆模式 1、市中心 功能区由于付租能力的差异呈同心圆状分布 均为中心 扇形模式 商务区; 2、高、中 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呈 、扇形或楔形向外发展 低级住宅 多核心模式 出现分化, 且背向发展 城市围绕不同的核心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 地租因素: 经济因素 付租能力 其它因素: 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宗教与民族)历史因素(早期土地利用、历史背景) 行政因素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住 区 商 业 区 宅 业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商业付租能力 住宅付租能力 工业付租能力 地租水平 的距离 距市中心 工 的距离 商业活动付租能力受离市中心远近影响最大,工业影响最小。 A B 区 距市中C心 小城市 (如我国的县城) 大城市 (如省会城市) 特大城市 (如北京、上海) 服务种类 少 多 更多 级别 低 高 更高 服务范围 小(本县) 大(周围各县乃至全省) 可扩展至全国 城市数目 多 少 更少 距离 较近 较远 更远 服务设施 百货公司、县医院、高级中学、汽车站 除一般职能之外,还有大型专业商店、商品批发中心、专业医院和大专院校等 第二节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 第三节 城市化 标志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城市人口 ------------ ×100 人口 这些国家是世界城市化的典型代表。英国最早,美国新加坡比较发达,巴西出现“虚假城市化”,印度人口众多“滞后城市化”。 1、城市化的进程 30% 70% 稍被拉平的“S”形曲 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水平较高,增长迅速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低 慢 小幅度扩大 表现不明显 中期阶段 较高 快 迅速扩大,出现郊区城市化 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 后期阶段 高 慢 城市界限模糊,出现逆城市化 大城市中心出现了失 业率高、空旧房增多、犯罪率升高、市中心 的空洞化等 2、城市化水平进程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郊或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市区人口 城区人口高 度密集;人 们追求美好 宁静的田园 生活 (环境) 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城市的拉力和 激增,地 成因 乡村的推力 价上涨, 交通拥挤 图解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 合理 过快 改善环境 绿化环境 平整土地兴修水利 污染环境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大气污染 水污染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1)生物多样性减少 (2)土地质量的下降 (3)对水循环的影响 (4)对气候的影响 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交通拥挤 居住条件差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建设生态城市 城市化引发社会问题 应 对 策 略 Thank you!

文档评论(0)

151****19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