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传统的重构.docx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传统的重构.docx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传统的重构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一些西方节日和习俗在节日、节日和春节期间被引入中国,神圣的生日卡、新年卡和节日卡被用来分发中国。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由于洋节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如今,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传统节日已经蜕变为‘吃’的节日,国人记忆中的风俗似乎除了吃饭,鲜有其它。春节吃饺子,十五吃元宵,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似乎只要吃过这些食品,节日就算庆祝过了。但如果春节不守夜,十五不观灯,重阳不登高,中秋不赏月,传统节日和其他日子有什么区别?与之相应的传统民俗文化又靠什么去传承?”1这在社会上引发了许多学者、民俗家以及全国两会一些委员的激烈争论。他们担心年轻一代因为缺乏丰厚的传统教育根基,久而久之可能会在外来文化面前丧失自我。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就如何看待西方文化的传播以及中西文化如何进行融合提出了一些见解。 一、 高校青年群体盛行 为深入了解洋节(以美国人过节为参照对象)在中国,尤其是在青年群体中的盛行情况,我们对某高校的部分学生分年级、分男女抽取一定的比例进行了抽样调查。 1. 调查的主题 以某高校的100名学生为抽样调查对象,年龄为20-25岁,本科在读学生,其中男生和女生各有50名。 2. 是/否定形式的问题 问卷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个人信息。具体包括性别、出生年月、出生地、家庭情况等。第二部分是洋节庆祝情况调查,共有5个问题,采用了“是/否”形式的问题。内容主要涉及了解洋节的程度、看待洋节的态度、是否有过洋节的习惯和庆祝洋节的方式等。第三部分为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情况调查,包括5个问题,也是采用“是/否”形式的问题。内容主要涉及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的具体途径、节日所包括的文化内涵、看待节日的态度和庆祝节日的方式等。第四部分为开放式问题,主要了解调查对象西方文化渗透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与以及中西文化的融合,是否淡化了自己的传统节日。 3. 对中国传统节庆的时间没有变化 结果表明:20-25岁的年轻人98%以上的有过瓦伦丁节(俗称情人节)、圣诞节的习惯,87%的有过愚人节的习惯,7%的人有过感恩节和母亲节的习惯,其它的节日如万圣节过的人几乎没有。93%的人认为他们逐渐淡化了对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节日庆祝气氛,但他们依然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庆祝这些节日。 从近年来的现实生活来看,西方的洋节如情人节、圣诞节等在中国日见火爆。瓦伦丁节(情人节)时,卖玫瑰花的随处可见;圣诞节期间,圣诞树、圣诞老人,满街都是。有些节日如母亲节也逐渐在青年群体中流行,已经流行于青年群体中的有些节日如圣诞节和情人节呈现在其他群体中扩散的趋势,可见洋节已经逐渐走入中国人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而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如“七夕”情人节的内涵已经不为众人所知了。 二、 洋节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洋节的盛行,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的文化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这是跨文化交流必然的结果,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人既庆祝传统节日,也庆祝洋节,是文化融合的一种表现。但是对传统节日的淡化,对洋节的重视,体现了中外文化融合发展的不平衡性。 世界经济全球化促使世界各国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跨文化交际也日益频繁,多元文化传统也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共享的资源。如今,伴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快速发展,中国节日已走向世界,世界节日也已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洋节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走进我们的生活。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不同中西方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 “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和情人节相比,这个中国古时‘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节日则冷清许多,大多数家庭只是草草煮上几颗元宵就算过了节,而商场大‘血拼’,饭店多折扣,卡拉OK定不到房,温泉别墅人满为患……各式商家按照‘节日经济’的路子大发一把,‘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的上元之夜,只能让人自诗中体味了。尽管不愿看到,但必须承认,只求热闹,只问经济,已成为中国节日的普遍现象,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在人们心中日渐淡化!”1著名民俗家曹保明认为,洋节对中国传统节日造成强大的冲击,这是简单理解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内涵造成的,也是不了解西方文化内涵而盲目接受西方文化所致的。文化工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淡化了民族精神的传承,失掉了对民族的记忆的承载。这时,西方文化便乘虚而入冲击了中国的民族文化。 三、 具有特定的之际,纪念或纪念民族传统 节日是人类的一种群体活动,是一种文化现象,传统的节日总是与宗教、祭祀、庆典、聚会等联系在一起,是各民族生活中传统的庆祝和祭祀的日子。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驿站,用来承载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生命、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在各民族发展的历史中,人们往往把自己民族的生存、发展和变革中最有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