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运行后对洞庭湖湿地的影响.docx

三峡工程运行后对洞庭湖湿地的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峡工程运行后对洞庭湖湿地的影响黄维;王为东【摘要】长江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其下游第一个大型通江湖泊——洞庭湖的水文、水质以及湿地环境等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三峡工程已经开始影响到洞庭湖的泥沙淤积、水位波动、水质以及植被演替等.以三峡水库调度运行方案、河湖交互作用和洞庭湖湿地植被分布格局为基础,从长江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水文、水质以及湿地植被演替等方面综述了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湿地的综合影响.三峡工程减缓了长江输入洞庭湖泥沙的淤积速率,对短期内增加洞庭湖区调蓄空间、延长洞庭湖寿命有利.总体上减少了洞庭湖上游的来水量,改变了洞庭湖原来的水位/量变化规律.给洞庭湖水环境质量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其水质改变尚存一定争议,但至少在局部地区加剧了污染.水位变化和泥沙淤积趋缓协同改变了洞庭湖湿地原有植被演替方式,改以慢速方式演替,即群落演替的主要模式为:水生植物一弱草或苔草一芦苇一木本植物.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与方向,为三峡工程与洞庭湖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6(036)020【总页数】8页(P6345-6352)【关键词】长江;三峡工程;洞庭湖;江湖关系;泥沙淤积;水位波动;水质;植被演替【作者】黄维;王为东【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正文语种】中文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南岸,其地理坐标为111°53—113°05E,28°44—29°35N,东南汇集湘水、资水、沅水、澧水四水及环湖中小河流,北接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调弦口(1958年冬封堵)四口分泄的长江来流,经洞庭湖调蓄后又于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洞庭湖现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湖泊总面积2625km2、总容积167亿m3,丰水期为每年6月至8月,枯水期为12月至翌年3月冰深4—22m,最大水位差为17.17m[1],为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和水源地,其分流和调蓄作用,对整个长江中游的防洪和水资源利用举足轻重[2]。洞庭湖湿地是与长江相连通的大型内陆淡水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湿地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等。1994年洞庭湖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和2001年东洞庭湖湿地与西、南洞庭湖湿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湿地是极其敏感的生态系统,自然和人类的干扰活动对其影响极其迅速[3],因此长江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对洞庭湖的水位、水情会产生影响,亦必然对其生态环境产生影响[4]。研究三峡工程的建成运行对洞庭湖湿地水文、水质以及植被演替等的影响,为该区植物多样性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于调整其作物种植布局和产业结构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峡工程于2003年开始蓄水,三峡水库总体运行水位在145—175m之间。每年6月,要求水位降低到145m,以腾出防洪库容220亿m3防汛。在夏季主要汛期(7—9月)保持出库流量一定,可以将夏季大于此流量的洪峰削减在库区内,当来水小于此流量时,水位又开始下降,一直使水位降到145m。等到汛期末期,即9月中下旬到10月中旬,调节使入库流量大于出库流量,开始蓄水,大约一个月蓄满至175m左右,之后保持出库水量和入库水量平衡,翌年从2月开始调节使出库水量大于入库水量,加大向下游的补水,直到6月水位降到145m。以上就是三峡水库一整年的调度方案,每年的调度方案会根据三峡库区的水文气象预报、库区中小洪水的发生、发电、航运效益、水库排沙以及长江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需要适时综合调整[5]。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三峡工程运行对江湖关系的影响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国内夕卜许多学者针对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前后对洞庭湖区的影响从不同角度做了较多研究。 1.1对洞庭湖泥沙的影响洪林等[6]研究表明,三峡建坝后,由长江三口注入洞庭湖的泥沙将大幅减少。主要原因是挟沙能力最强的特大洪水被三峡水库大幅削峰,荆江由于冲刷作用加强而导致江流加速和淘深下切,结果使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口门相对抬升。三峡水库运用后的百年内其下游径流的含沙量均会较之前降低,因此可以认为洞庭湖三口来水含沙量的减少将成为趋势[7]。Xu等[8]根据三峡水库的调度运行方案估计从2003年到2006年有60%的泥沙被大坝拦截,导致大坝下游泥沙量的减少,长此以往会造成下游河道侵蚀,发生形态学的改变,而且下游河道的侵蚀产生的泥沙并不能抵消三峡水库截留的泥沙量,造成输入下游泥沙量降低。配合三峡水库,从1985年起在长江上游营造了大面积的水土保持林亦会有效地阻止水土流失。原先经三口进入洞庭湖的一部分泥沙将走荆江而径直

文档评论(0)

dajied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