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高一上下册9 说木叶林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中小学】高一上下册9 说木叶林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木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积累字词。 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和把握文章主旨。 3.了解文艺评论的特征,学习围绕核心概念和关键语句逐层深入阐释事理的方 法。 【重点难点】 初步体会文学论文的文体特征,学习围绕核心概念逐层深入阐释事理的方法。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学过杜甫的《登高》,其中有两句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我们都知道“落木”是“落叶”的意思,那杜甫为什么不说 “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呢?“木”与“叶”有什么区别呢?今天, 我们就通过《说“木叶”》一文,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质一探究竟。 二、解题 “说”是一种文体。“说”就是“谈谈”的意思,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 式来阐述事理,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写法较灵活。“说‘木叶’” 就是谈谈古代诗歌中的“木叶”这个词,这个艺术形象。本文是一篇文艺评论。 三、走近作者 林庚 (1910-2006) ,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北大中文系教授。 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 作为一名学者,林庚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楚辞、唐诗,在唐诗研究方面,他 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 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他先后出版了《夜》《北平情 歌》《冬眠曲及其他》等新诗集。 四、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 一) 自读文本,勾画文中疑难字词和关键语句。 袅袅(niǎo) 照浦(pǔ) 褒扬(bāo) 灼灼(zhuó) 亭皋(gāo) 寒砧(zhēn) 涔阳(cén) 万应锭(dìng) 言筌(quán) 窸窣(xī sū) 迢远(tiáo) (二) 理解词义。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 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 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萧萧——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 窸窣——象声词。此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歧路——岔路。 翩翩——飞舞的样子。 缠绵——文中形容叶对枝情深意厚,拟人法柔和紧密的样子。 绵密——稠密的样子。 迢远——遥远。 相去无几——互相间存在的距离不大。 一字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三) 概括各段段意 1.发现问题 (1-3 段) (1)【提问】文章的题目是《说“木叶”》,这告诉我们本文主要讨论的中心是 “木叶” ,那么请问,文中告诉我们一个有关“木叶”的什么现象? 【明确】 现象:中国古代诗人钟爱“木叶”一词。 (2) 【提问】作者在第二段提出了几个主要问题?为了说明什么? 【明确】 问题 1:“木叶” 是什么? 问题 2:在古代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 问题 3:杜甫宁愿省掉“木叶”的“叶”而不肯放弃“木叶”的“木”又是 为什么? 主要归纳起来就是:用“木叶”舍“树叶” ,引导我们注意“木”字。 (3) 【提问】第三段的主要讲了什么? 【明确】 从“木叶”发展到“落木” ,舍“叶”留“木” ,其中关键在“木”字。 引出下文对“木”字的分析。 2.析问题——分析“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艺术差别 (4-6 段) (1)【提问】第四段开始探究上文中提出的问题,作者在这里是怎么回答的呢? 【明确】 本段主要探究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2) 【提问】第五段和上一段有什么关系?作者主要讲了什么? 【明确】 对“‘木’何以有这个艺术特征”进行解释,即对上一段提出的第一个艺术 特征进行解释,阐释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问题。 (3) 【提问】第六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 注意上一段的最后一句“这里又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那么这一段是总结“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在颜色上具有暗示性。 3.下结论 (7 段) 【提问】抓住“一字之差”“一字千金”等词概括第七段的内容。 【明确】因为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所以“木叶”与“树叶”在艺术形象的领域 上有很大差别。 五、划分层次,剖析结构 (段落的逻辑) (以第四段为例) 请同学们阅读第四段,提炼其中的连接词,划分段落层次,剖 析段落结构。 ( 一) 抓连接词 (二) 总结连接词 连接词: (1) 总结性词语 (于是,总之,综上所述……) (2) 关联词:因为,所以;转折连词 (但是,事实上……) (3) 过渡词: (还,至于,而且……) (4) 表顺序的词: (首先,其次;第一,第二……) (5) 指代词: (这,这些……) 这节课我们学习到划分文章逻辑层次的方法,还理清了文章“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思路。初步感受到文艺评论的逻辑严

文档评论(0)

梦想小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4A73P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