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坊中的回汉关系.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回族坊中的回汉关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回族是少数民族之一。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回族为7,219,000多人(台湾省和港澳地区待查)。散居全国,分布最广,以宁夏、甘肃、河南、新疆、青海、云南、山东、安徽、辽宁等省(区)和京、津两市为多。河南地处中原,有四十一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回族有80多万,占全国第三位。居本省少数民族的首位,它以大散小聚的分布特点和汉族杂居在一起。 根据调查,省会郑州市有回民6万多人,开封市有32,000多人,洛阳市有29,000多人,平顶山市有2万多人,焦作市有12,000多人,周口市有11,000多人,商丘市有9,000多人,新乡市有8,000多人,南阳市有10,100多人,许昌市有7,60 0多人,漯河市有7,200多人,驻马店市有5,000多人。各市回民大都是聚居在一条街或几条街上,并建有清真寺,形成一个以“坊”的聚居点。这个“坊”字,是回民自称寺辖的居民点,是从元以前的“回回人”的“蕃坊”演化下来的。这个“坊”就代表着回民的小聚点,回民对“坊”上的清真寺有较多的依附关系。清真寺是穆斯林的宗教建筑,又是回民聚会的场所。一“坊”之中也有汉族,但以回民特有的民族风格为标志,“坊”中回汉关系呈现着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愿叫谁离开。从历史上说,河南的回汉关系和睦相处是主流,几百年间相依为命,同舟共济,在经济生活中互相供给,共同繁荣。在各地县城中,大体上也是一样,县市中的回民是以商业为主兼营小手工业,在城市中回民的聚居点以闹市和商业点附近为多,在县城以城厢为“坊”的占多数,这都是由于商业关系促成的。以摆摊设点,手提肩挑的小商贩是回民商业上的特点。 在农村,大都生活在一个村子或几个村子里,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回族自然村和自然乡。河南农村中的回民是以农业为基础而兼营有季节性的、有地域性的和有一定专业性的小商业为其经济生活方式的。从而使城镇、关厢、街道和农村中的回民,在经济交往、教坊联系和姻亲之间有着多种关系的存在,它们对农业而兼商业的经济形式的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小聚居点(坊)成为他们之间的“驿站”,清真寺成为这一联系的枢纽。 河南省的四个省辖市,二个地专辖市和一百一十个县中,皆有回民的聚居点,但仅有三个相当于县级的市内回族区和县属的十一个回族乡。据调查,河南各县的回民人数是:荥阳10,039人,博爱,14,000人,封丘10,069人,商丘11,828人,民权22,481人,宁陵13,370人,睢县12,732人,禹县14,066人,襄城14,763人,太康22,506人,淮阳县18,146人,沈丘13,794人,西平12,210人,镇平15,022人,邓县17,428人,固始14,934人,光山40人,新县28人。太康县最多,淮阳县次之,新县最少。由此可见,河南省的回民聚居点是小的,而散是大的。小聚居点,星罗棋布,点与点之间,没有形成大的面,都是孤立的点,这一形式在全国带有共同性和典型性。因此,研究这一特点形成的历史源渊,有助于探讨大散小聚分布特点的规律性。 一 河南—元代的屯田和明初的移民 元以前河南有极个别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大食(阿拉伯)的传教士和商人在开封活动,这些人后来定居河南,他们的后裔是元以前的“回回人”之一。但是数目很少。元代有大批的回回人定居河南,为缔造河南的历史做出了贡献。元代的回回人是从中亚来的,其中东突厥人中的回纥人(元代的回纥即回回)为主,元代河南的回回人中没有阿拉伯人,即使有少量的波斯人,也是中亚和突厥人融合的后裔。因此,我认为河南的回回人是从中亚来的,这是元代成吉思汗西征时,把原属中国版图的中亚地区中,从中国西北部西迁到中亚而皈依了伊斯兰教的突厥人,被成吉思汗又送回到中原故土,他们自称为回回人,元代法典中也承认他们就是中国的回回人,而不是其他人。《多桑蒙古史》云: 盖今在此东方地域之中,已有回教人民不少之移殖,或为河中(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与呼罗珊(今伊拉克东北部之霍腊散地方)之俘虏,絜至其地为匠人与牧人者,或因佥发而迁徒者,为数亦甚多焉。 这些东来的回回人回到“中原”故土以后,元世祖忽必烈将他们安置在全国各地进行屯田。河南是元、金和元、宋之间久战之地,在战略上,元驻重军于河南,回回人被偏在“回回亲军”、“西域亲军”和“探马赤军”中。河南是一个大的屯田区。《元史·兵志》说: 河洛、山东据天下腹心,则以蒙古、探马赤军列大府以屯之。 又说: 南北混一之后(指元朝统一全国之后),以蒙古、探马赤军屯于中原之地。 他们的任务已不是作战,而是转入屯垦生产,和其他军种同样,“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皆兴屯垦,以赡军旅”。“屯聚”这两个字,就成为以后回回人“小聚”的先声。因为他们是有组织、有编制而集体到河南来屯田的。后来,元朝政府于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命蒙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