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与迷惘的一代.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编辑ppt 可编辑ppt “迷惘的一代”与海明威 解读“迷惘的一代” 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精神幻灭的青年一代及作为他们代言人的青年作家。 这一名词来源于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斯泰因(Gertrude Stein,1876-1964)对海明威说的一句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You are all the lost generation)。 “迷惘的一代”产生的背景 20世纪初期,受狂热的军国主义的驱使,美国一批青年人走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但屠杀和死亡使他们身心受到摧残,传统文明的破产加剧了他们的精神危机,他们厌恶战争,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内心感到失落、怅惘,思想空虚。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 “迷惘的一代” 的创作特色 (The Lost Generation) 一、沉重的人生幻灭感及悲剧意识 一战击碎了美国曾有的理想主义的谎言,使年轻人体会到世界的虚无和人生的痛苦,因此迷惘、悲观情绪就成了20年代美国思想的基调。 菲兹杰拉尔德(F.Scott Fitzgerald,1896-1940) 《人间天堂》(This Side of Paradise):“所有的神明都已死光,所有的仗都已打完,所有的信念都已完蛋” ,“我们整个一代人都骚动不安。” 《夜色温柔》(Tender is the Night):以战后美国人的失落、沉沦与怅惘为主题。 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Wolfe, 1900-1938) 《天使,望故乡》(Look Homeward Angel): “我们中的哪一位不永远是陌生人并孑然一身呢?” ——沃尔夫 “啊,迷惘,风声揪人心,鬼魂啊,归来吧!” ——尤金 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 (The Sun Also Rises,1926): 在这场灾难中,孤独的人无能为力,就象“着了火的木头上的蚂蚁”,最终被烧死在火里。 二、强烈的厌战情绪 海明威: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地球上前所未有的最大规模、最凶残、指挥最最糟糕的屠杀。谁不这样写,谁就是说谎。” 在这场战争中,“我可没见到什么神圣的东西,光荣的事物也没什么光荣,至于牺牲,那就好比芝加哥的屠宰场,所不同的是把肉拿来埋葬罢了。” 肯明斯(Edward Estlin Cummings,1894—1962) 《大房间》(The Big Room,1922):描写一个好人怎样被关进集中营。 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士兵的报酬》(Soldiers’ Pay,1926):写飞行员马洪因头部受伤失去记忆而被毁了一生。 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士兵的报酬》(Soldiers’ Pay,1926):写飞行员马洪因头部受伤失去记忆而被毁了一生。主人公马洪不仅仅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个别受伤的士兵,而且也是所有在战争中受伤的士兵的代表,是一切被战争毁灭了幻想的士兵的代表、一切受到社会不公平待遇和家乡亲人朋友误解的士兵的代表。 多斯帕索斯(John Dos Passos,1896-1970)《三个士兵》(Three Soldiers,1921):揭露了战争如何摧残个人的美好理想与纯真的天性,如何驱使千万青年在战场上做毫无意义的牺牲,而且鲜明地表现出年轻一代对现实的失望情绪。 海 明 威 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 一、传奇般的人生经历 父亲是医生,母亲是歌剧演员,从父母那里秉承了对于体育、音乐与文学的热爱。一生与战争、暴力和死亡结下不解之缘。未到19岁便加入美国红十字车队赴意大利参加一战,经历过许多痛苦的考验。1936,作为战地记者赴西班牙。50年代末,患抑郁症,1961年7月2日开枪自杀。 海明威故居 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1924) (The Times of Ours) 以尼克为代表的一类青年,在战火里死里逃生,在战后心灰意冷,灵魂空虚一片,成为“迷惘的一代”的雏形。 《太阳照样升起》(1926) 《永别了,武器》(1929) 《丧钟为会谁而鸣》(1940) 《老人与海》(1952) 二、海明威小说的常见题材:战争以及战争对人的戕害。亲身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成为他观察社会人生的视点,与战争戕害同时俱来的死亡意识与悲剧意识逐渐成为其主要创作题材。他作品的魅力正来自于在暴力与死亡威胁之下人性的痛苦、迷惘、绝望、抗争等形成的巨大张力。 海明威的死亡主题 (一)沉重的死亡阴霾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笼罩在人物四周的死

文档评论(0)

180****2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