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高二上下册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docx

【中小学】高二上下册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设计 xxxxx中学 xxx 课程标准: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 1.明确陆地水体的类型 、储量 、作用等基本概念。 2.绘制和运用示意图,解释陆地水体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难点: 解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设计思路: 用咸海这一课本案例为线索,通过两个主要探究活动,分别完成教学目标内 容。探究活动一 以咸海水体类型引入,了解水体的类型和构成,分析淡水 、可利 用水资源的比例少的特点, 并明确水体受自然环境制约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探究活动二从复习地理必修一 的水循环入手,结合探究一 的水体构成,分析 洞里萨湖的水体补给关系。迁移应用充分使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水体,形 成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通过学生所在地广州的案例,探究身边的地理,培养学 生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引入】 复习水循环过程,巩固水圈是连续的圈层, 设问咸海在水循环中属于那一 部分的环节, 并引入探究陆地水体的内容。 【知识讲解】 探究活动一 :通过老师提问,学生读图得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水圈的构成。 探究活动二:从水循环过程入手,强调水循环使水体通过不同环节相互转化,并 形成相互补给的关系,从而构成了水圈的连续性。探究活动二以洞里萨湖与湄公 河之间关系探究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深入探究各种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过程 与机制 。在本引入过程中, 明确所有大部分陆地水体的补给来源源于大气降水, 这是与水循环的过程相关。 探究过程: 一.湖泊与河流之间的补给关系。 1. 结合书本资料及课堂图片, 判读洞里萨湖水体类型及水体来源。 2. 观察图片及表格数据,描述洞里萨湖的水位变化特征,探究该特征的形成原 因。 3. 从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出发,分析出由于气候的季节性变化, 带来河流与湖泊 之间存在水位的高度差,从而出现河流与湖泊之间的周期性互补特征,导致河流 流向及湖泊面积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4.推理并归纳湖泊与河流的相互影响。 【知识迁移】 1. “广州流溪河河段的水体关系”案例探究,探究水库与河流存在类似与湖泊 对河流的削峰填枯作用。分析推理以“防洪”为目的,流溪河水库下游水坝 的运作模式。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调用河流水文特征的知识,结合特殊切 口,即以“防洪”为目的,通过小切口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 补充说明湖泊与河流也不一定存在“互补”的关系。由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 位置的差异,处于源头或者终点的湖泊,与河流间的补给只是单向补给的关 系。 二.河流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浅层地下水与河流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补给原理机制类似于“湖泊与 河流”的机制,主导因素也是水位。关键内容是地下水的流动性较弱,一般比较 稳定,所以补给方向主要取决于河流的水位。 【知识迁移】 通过“黄河下游的水体的补给关系”案例探究,探究特定情景下的地下水与 河流水的补给方式。由于黄河下游的河段特殊性,导致流域内地下水位常年较河 流水位高,因此,河流水常年单向补给地下水。在本环节中,重点落实课程要求 中的“绘制示意图”环节,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掌握绘制示意图的方法,学会地 理示意图的表达乃地理过程性分析的重要辅助手段,让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得到提高。 三.河流与冰川融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以新疆阿克苏河为例,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推断水量的季节变化与自然环境 的关系,分析得出干旱地区的河流,以高山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补给季节 为夏季,水量与气温呈正相关。 四.河流与积雪融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以黑龙江松花江为例,了解河流出现两个汛期的原因,分析判读是春季积雪 融水及夏季雨水为河流的补给水源,水量与气温、降水量有相关性。 【归纳规律】 【案例探究】 课堂综合探究----咸海和贝加尔湖的比较。比较两大内陆湖的水体性质,水 循环过程,补给类型的差异,推导分析两大湖泊的变化趋势。探究过程: 1. 比较两湖的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分析两湖的水体、水文特征。 2. 根据书本及课堂资料,分析咸海萎缩的原因。 3. 分析贝加尔湖是世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的原因,并推测其未来的水量变化趋。 势 【课堂总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4A73P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