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长江大桥的区域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马鞍山长江大桥的区域影响 109054137机械101班高健 【摘要】跨江(跨河)是许多城市的发展模式,跨江不但消除城市发展的瓶颈,使城市发展的空间扩大。而且江、河,本身也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一些城市的实践表明,跨江发展主要有三大好处:一是使旧城区街道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得到缓解或消除,便于保持旧城区的早期建筑和原有风貌;二是在沿江对岸规划建设新的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并优化配置城市的产业布局和各类设施,能迅速地增大城市的容量;三是促进老城区许多市政设施和服务企业的功能延伸到新城区从而提高这些设施和企业的效益,跨江发展必须优先建设跨江设施,而跨江大桥的建设无疑是解决过江交通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马鞍山长江大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区域空间。 随着安徽省与长三角地区实现全面对接,安徽省境内江南江北的发展都进入新阶段,马鞍山的发展也由隔江发展进入跨江发展新时期,本文主要研究大桥的建设对于马鞍山城市跨江发展的影响。 区域的经济活动是在地理空间上进行的,一方面,各种经济的产生需要把分散在地理空间上的相关要素组织起来,形成特定的经济活动过程;另一方面,各种经济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就需要考虑如何克服地理空间对经济活动的摩擦和约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马鞍山长江大桥的意义 (一)桥梁在跨江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诱导作用 加强有力联系可以通过缩短经济活动的联系距离和时间,改善联系渠道,疏畅经济活动间信息流、物流和人流来实现。其基本实现途径是缩短具有吸引关系的经济活动间的距离或改善经济间的基础设施、管线工程条件,完善具有吸引关系活动间的空间联系。缩短距离是加强有力联系的手段之一。具体是将有利的经济活动布局在邻近位置活联系方便的区位。如将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进行布局,就是通过缩短经济的距离加强有力联系,马鞍山大桥也是如此。 跨江桥梁是实现跨江发展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跨江建桥保证了区域交通的畅通,促进了城市交通地位的提高,人口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只有建成了跨江桥梁,突破江河的门槛,城市才可能跨越其它门槛。从而跨江发展,将对岸的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因而区域性跨江桥梁的建设往往是城市跨江发展的前奏,桥梁建成后,两岸流通便利,可达性的 提高促使工厂、人口、资金向路桥沿线地带聚集桥梁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诱导作用大小主要取决于,桥梁在区域交通和城市交通中的作用和地位,与桥梁相连接的快速干道或对外交通十道在区域和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路桥沿线地带城镇的经济基础和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城市政府的投资意向等。 (二)大桥引导下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机制 马鞍山长江大桥是在多种力量的交互作用下,形成和发展,尤其对经济影响方面来分析。 大桥对城市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大桥建设以后,路桥结合提高了周边地区的可达性导致企业人口资金向附近沿江地带或路桥沿线的城镇聚集形成路桥产业带,主要产业包括相关的港口工业,发挥贸易流通,物资集散功能。建立仓储区,发展储业,开发大桥风光旅游业等。 大桥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大桥建设以后通行条件的改善促使人口,产业规模向交通便利的地区移动,从而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用地形态的变化,增强了城市服务功能和城市的辐射能力,促进了区域城镇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三)马鞍山及江北地区社会经济现状 为加强有力联系相对应,为实现经济活动空间关系的优化,对于不利联系必须进行削弱或中断,从而建立有力的联系来实现空间优化。 马鞍山是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工业城市,于1956年10月成立,现辖3区1县,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总人口124.09万,其中市区面积301平方公里,人口55万,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9.17亿元,财政收入31.1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79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22元。 马鞍山市地理位置独特,长江流经市区西部,境内长江水面达21平方公里市区沿江一带厂矿码头林立,一方面由于紧靠长江,马鞍山由建市时的0.7平方公里,人口5.65万人的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经40多年的建设,发展成为市区面积达38平方公里的新兴工业城市长江资源是马鞍山得天独厚的城市优势;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路交通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长江也逐渐显露出成为制约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天然屏障。 据统计2003年,马鞍山市煤炭、矿石、钢材、纸品、生化医药、轻工纺织、食品制品及新材料产品货物输入输出量达1500万吨以上,过江人流、物流分别为200万次、700万吨,日机动车过江量近2000辆,仅为渡口量,不包含从上、下游过江桥梁上绕行车辆。由于受长江制约马鞍山逐渐成为高速发展的公路交通的盲肠地区,成为安徽中、东部融入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瓶颈地段,长江成为巢湖地区和马鞍山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交

文档评论(0)

niupai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