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衡量方法.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衡量方法 外汇储备是平衡国家外际收入、稳定国家货币的汇率、维护国家信用、防止经济金融风险的金融资产。如果金额超过,则该账户将不足。然而外汇储备额度过高又等于使这部分可用做投资的资产闲置。因此外汇储备和其他很多经济变量一样存在一个适度规模的问题。尤其是我国自1996年末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 000亿美元以来,就一直是处于迅速增加的趋势。近两年,我国外汇储备更是以每年2 000亿美元的速度攀升,截止2008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68万亿美元。针对当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国内学者各抒己见,出现了三种比较强烈的争论——外汇储备超额论、外汇储备适度论、外汇储备不足论。要想测算中国适度的储备规模,必须首先要了解国内外有关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理论方法。本文旨在系统总结外汇储备规模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以期对促进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 储备适度性的确定方法 20世纪70年代之前,对外汇储备需求的研究主要采用经验比例法。决定适度储备量的比例分析法是采用储备与其他一些经济变量的比例水平来衡量储备适度性的一种常规方法,经常使用的比例关系有储备对进口(R/M)、储备对国民生产总值(R/GNP)以及储备对外债(R/D)的比例关系,其中储备对进口的比例关系最流行。 R/M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R·Triffin所倡导,这种方法是他在对1950年—1957年间12个主要国家的储备变动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后于1960年在《黄金和美元危机》一书中提出来的。Triffin认为,评价一国一段时期的储备适度性水平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但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计算的简便性,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他提出,储备对于年进口的比率就是这样一种合适的方法。Triffin根据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国的储备对进口的比例一般以40%为适度,低于30%就需采取调节措施,最低不能小于20%。按全年储备额对进口的比率计算约25%,即一国的储备量应以满足三个月的进口为宜。 这种储备适度性决定理论的最大优点是简单易行,它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储备量指标,因此被普遍接受并广泛运用于实践。但该方法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受到不少经济学家的批评。R/M比例分析法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它只考虑了商品交易的对外支付需要,甚至没有考虑到全部的经常项目,更不用说资本项目下以及外债还本付息的支付需要。这种方法在国际经济交往处于以商品贸易为主的阶段应该是合适的,但对于经济已经全球化、国际资本自由流动、资本项目下往来远远大于经常项目下交易的开放性国际经济环境下,其实用性就值得怀疑了。 第二,比例分析法只是一个经验法则,缺乏理论依据。储备的重要作用在于作为“缓冲库存”以弥补一国的国际收支的逆差,并不是为一国进口交易总额提供融资。因此,以储备与进口交易总额的比例来衡量储备充足性与储备的主要作用不相符。 第三、从比例分析法采用的测算方法及使用的数据来看,它使用的数据来源于过去的实际储备量,而不是根据预测或潜在的结果来测算储备需求,是一种静态分析法。按照比例分析法,持有外汇储备应该是为了保证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的对外支付,其适度储备量应该先于国际收支确定,但是国际收支确定时,外汇储备也就同时确定。因此比例分析法无法解决这个“同时性问题”。 除R/M比率之外,储备对外债的比率(R/D)、储备对国民生产总值(R/GNP)也被用来作为判断一国储备适度性的标准。这些比率的提出,对R/M比率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但它们与R/M比率一样也存在着类似的片面性缺陷,很难独立运用。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逐渐兴起一种综合考虑进口支出、外债还本付息和外商直接投资资金回流因素的比例法。尽管这一方法非常简洁,但仍然不能得出最适度储备规模,因为上述三个方面只是外汇储备最基本的需求,而未考虑外汇储备的其他功能。 二、 生产一种利润最大化的最适度的模型 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成本收益分析被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于对适度储备规模的研究。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为了实现最大的经济福利,必须使生产某一商品的边际成本等于所获得的边际收益,从而达到一种利润最大化的最适度状态。这一理论在国际储备领域的应用就产生了成本—收益分析法,该方法为国际储备需求的计量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运用成本收益法探讨储备需求并将其模型化、具体化的经济学家,主要有海勒(H. R. Heller)和阿格沃尔(J. P. Agarwal)。 (一) 国际收支逆差的储备需求 海勒最先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测算储备规模。他用边际进口倾向的倒数(1/m)和储备消耗概率(π)的乘积来反映储备的边际收益。因为1/m实际上反映的是放弃持有储备,被迫停止进口所造成的国民收入的损失,同时也可把其看成是持有储备时的收益。也就是说,如果持有该储备时就能满足进口需要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