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边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生态治理研究.docx

晋察冀边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生态治理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晋察冀边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生态治理研究 ? ? ◎程 森 李维钰 (1.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西安710119;2.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710021) 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仍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的重要战略区之一。但由于长期复杂的军事环境和不利的自然条件使得边区生态环境恶劣,为保障边区军民的正常生活、生产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民众对边区生态环境进行了大量治理,其思想和实践也为新中国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以往研究主要关注晋察冀边区的农田水利、林业建设、农业政策等,虽涉及边区生态治理的个别论题,但缺乏全面而系统的研究。笔者试对晋察冀边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治理实践进行整体的概括和总结。 一、晋察冀边区的生态环境形势 晋察冀边区地处三省交界,地形复杂多样,境内虽有平原,但主要以山地为主,重峦叠嶂。在历代开发与生产作用下,边区的大部分地区,林木稀少,多为荒山野岭。具体来说,平汉路以西的北岳区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原谷交错,地势险要,可耕地少。在战前军阀掠夺下,自然资源破坏严重,森林植被稀疏,土地贫瘠,加上黄土质地松软,多垂直裂隙,地表植被破坏后,遇水极易崩塌,水土流失之状极为严重。平汉路以东的冀中平原区,虽然土地沃饶,物产丰富,但地势低洼,河流纵横,雨季河道常决溢农田,一片汪洋。加之日寇侵略,河务失修,农业生产环境也常遭危害。此外,冀东区和平北区地处燕山山脉,地形也较为复杂。 在气候上,华北地区春季降水量小且干旱,到了夏季七八月份,降水量又特别集中。研究表明,1911 至1950 年黄河中下游地区进入明显的少雨期。在1915 年前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发生了一次由多雨向少雨的突变。1916 至1945年降水明显偏少。在这样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晋察冀边区自然灾害频发,水、旱、虫、雹各类灾害不断发生,尤以旱灾发生频率高,危害范围大。1939 年遭遇大水灾,全区17 万顷田亩被毁。1942 年冀西大旱,受灾39 个县,灾民18 万,1943 年完县、曲阳连旱。1944 年滹沱河、永定河下游发生水灾,灾民140 万,同时46 个县发生蝗灾。1945 年晋察冀边区水灾、旱灾、雹灾、虫灾并发,冀东100 万亩土地没有收成,灾民50 万,阜平全县10 万人口,灾民达2.3 万。[1] 除此之外,晋察冀边区在日军和国民党军队不断的“扫荡”和进攻下,边区到处田园荒芜,水利失修,林木摧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为此,在天灾人祸相交应的极端恶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带领边区人民以生产为中心,采取多方面措施对边区生态环境进行治理,为中共在华北地区的生态治理积累了经验。 二、晋察冀边区生态治理的具体实践 (一)组织领导:建立农林牧殖局和农事试验场 生态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个人或个别单位是无法实施的。抗战以来,边区领导人对边区生态环境不利形势的认识逐步深入,随着陈凤桐、阎一清、祖德铭、李田畴、王心田、苏灿等一大批农林专家的到来,边区政府最终将这些知识分子组织起来,建立科学的生态治理领导机构,并在地方上建立农林试验机构,从而对边区生态环境逐步实施治理。 1. 建立农林牧殖局 1940 年12 月,晋察冀边区农业生产总的领导机关农林牧殖局建立。举凡种子选育、技术试验推广、家畜良种繁育等各项事务都在其领导下进行。农林牧殖局首任局长为农学家陈凤桐,该局的建立有力地推进了边区农业的发展,也组织、领导、培养了大量农业人才。不仅推动边区农林业生产是农林牧殖局的主要工作内容,而且造林护林、水利开发等生态治理内容也是农林牧殖局的重要工作。 在造林护林上,农林牧殖局的主要工作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边区建立特约林场,以保护私有林,涵养林木。农林牧殖局颁发特约林场证给予私有林家,并派人帮助指导修枝间伐等技术工作,特约林场起到了保护私有林的作用。二是大力提倡营造护滩林,扩大村有林。边区每一河流的护滩林都有实地测绘样图,同时计算出所用杨柳枝数量和来源,交地方政府逐渐实行。北岳区70%的村子都有禁山,也叫照山。禁山林木属于村有林,都是民间为了风水而保存下来的,有着极严格的保护规则。农林牧殖局指导各地民众依据这些禁山林木的基础,向其外侧扩大植树或播种范围,逐步扩大村有林。三是大力播种经济林木,打破植树造林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狭隘经验主义说法。将花椒、胡桃等经济林木推广至缺乏种植的地区,注重生态治理中的经济效益,保障农民经济利益。四是加强制定护林公约,并指出护林公约要具体实际、简明通俗、妇孺容易上口,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五是林益的分配要由政府公布办法,给佃户造林以切实保障,以提高其造林积极性。六是加强冬季护林工作及生产开荒中的林政。[2] 在水利方面,针对边区水土流失严重、农业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