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日记.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日志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日志篇一 到达商场,我看见了各种各种、五彩缤纷的布娃娃:有可爱的小狗、灵巧的猴子、憨态可掬的小猪。我一看就心动了,心想:平时,我的诞辰礼品都是一些小布娃娃,今日,爸爸怎么变为买书了,真奇异? 我不宁愿地到达了书厨,爸爸他东找找,西挑挑,过了一会儿,才从书堆中挑出4本书——《上下五千年》。我看了一下,哇!76块钱。我说:“呀,太贵了,76除以4等于19,一本书19元,比一个公仔还贵。”这时,我想起上一次和妈妈一同去买的小布娃娃, 一个才8元,76除以8等于9,能够买9个布娃娃,还剩4元呢,那多合算呀!这时,我对爸爸说:“买布娃娃多合算呀,干吗要买 书呢?”爸爸笑着对我说:“这四本书的知识何止值76块钱。” 我似懂非懂地址点头,心想:这几本厚厚的书知识可丰富了,真是一份特别的礼品呀!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日志篇二 我把空月饼盒的纸皮一块块相应地剪下来,拿来透明折盒胶纸, 把此中一块纸皮折成一个正的三角体,贴好放在台面上。另一块纸 皮做天平的左右盘,均衡地放在三角体的顶上。而后在家里找来一 些已标有重量的东西作砝码。如:妈妈新买回来的牙膏,唇膏等物 品,有120克的,有40克的,有18克的,有3克的都有。激感人 心的称鞋子活动开始了。我将鞋子放在自制天平的左侧,“物件砝 码”便放在右侧,重量放至两边均衡为好。而后把砝码重量相加的 和就是我鞋子的重量了。恰好86克。功夫不负居心人!我终于达成 数学作业了。妈妈知道后对我赞口不停。 还开玩笑地对我说:“古代有聪慧的曹冲称象,现代就有聪慧的晗晗称鞋呢!”说完,大家便哈哈地笑起来了。本来,生活上到处都有“秤”呢!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日志篇三 妈妈拿来了一块圆纸板,纸板中心用钉子固定一根能够动的指针。纸板被均匀分红了24个格,格内分别写着1—24个数。“妈妈,游戏规则是什么?你快说呀!”我心急地说。“游戏规则很简单,就 是:指针到单数格或双数格,都要加上下一个数。若是加起来是单数就是我赢,若是加起来是双数就是你赢。”妈妈笑着说。 我见游戏规则这么简单,就一连玩了十多次,但是每一次都赢不了妈妈,妈妈笑了起来。“为何老是单数呢?”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说:“你自己想想吧!”于是,我苦思冥想地想,终于让我想起了老师以前讲过的一个公式:奇数+偶数=奇数。这下子我可理解了,若是指针到单数格,那么加下一个数就必定是偶数;若是指针到双数格,那么加下一个数就是奇数,所以,不论指针就任何一格,加起来的数都是奇数。妈妈就是利用这个规律获胜的。 在数学的世界里,有着很多巧妙的规律,只需我们学好数学、善用数学,它,就是无处不在的!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日志篇四 第一我们到达食品区,我选了上好佳天然薯片和蒙牛鲜奶干吃片,妈妈挑了一瓶成长快乐维生素咀嚼片。 接着我们又到了电器区买了一台润信复读机,最后我们到达生活用品区买了一支三笑牙刷。 这时妈妈想起来了,她身上只带来一百元,也不知道够不够。 我把所有的商品价钱都看了一下:上好佳天然薯片4.8元、蒙牛鲜奶干吃片13元、三笑牙刷3.5元、成长快乐维生素咀嚼片29.9 元、润信复读机62元。接着我估量了一下,差不多要113元。我连忙告诉妈妈钱不够。我们便把成长快乐维生素咀嚼片放回原处。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日志篇五 用什么量?用步量吧。我沿着红绿灯杆边走了13步,我预计我的一步靠近50厘米,用尺子一量,是40厘米。用13乘以40,就能够得出红绿灯杆的长度了。13乘以40不好算,还不如先用40乘 以10等于400,40乘以3等于120。假如不会算40乘以3,能够先不看“0”,4乘3等于12,在12后边加上0就是120了。最后一项,加得数,400加120等于520厘米。 我终于算出了红绿灯杆的长度了。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日志篇六 我取出一张底稿纸,先画出了这样的图形:计算到的周长是: 4X8=32(厘米)2X6=12(厘米)32+12=44(厘米),我立刻对妈妈说:“我算出来啦!等于44厘米”。可妈妈说:“还有一种方法呢。”于是我又在底稿上画了起来。哦,本来还可以够这样拼,周长 就不同样了,2×8=16(厘米)4×6=24(厘米)16+24=40(厘米)。 看来妈妈又该对我说:“思虑问题必定要仔细啊!”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放大和减小》的教课反 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放大和减小》的教课反省 1、着重数学术语表述的明确性 教课中让学生领会、理解“变大”与“放大”含义的上不同时,教师把图片先进行“变大”后再“放大”,让学生有直观的体验,再直观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放大的含义,学生因为是第一次接触,不可以正确地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清楚,这里就需要教师用标准的数学术语指出:“此刻的图片形状与本来的同样,不过图片的尺寸变大了,这样

文档评论(0)

zdq1234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