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 命制错误选项的八大设误点.pptxVIP

学案1 命制错误选项的八大设误点.ppt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习任务群二 古代诗歌阅读 学案1 命制错误选项的八大设误点 (45分钟 43分);对点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判断下列对这首诗赏析的正误,在括号中打“√”或打“×”。 A.首联诗人从视听角度写了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咚咚地敲起。以“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 B.尾联照应诗题。近来乡梦撩人愁思,于是作者借酒浇愁,不料饮酒过量,一夜昏睡暂时忘记了乡愁。本句用衬托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 C.诗歌前四句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描绘了春天清晨繁华热闹、充满生机的画面。(  ) D.诗歌的后半部分表现了诗人在这样的春天气息越来越浓郁的环境下,产生的轻松愉快之感。(  ) E.全篇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都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节奏流畅、欢快,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A.√ B.×尾联应是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全诗并无思乡之情,表达的是对春天的喜爱。 C.×描绘出了春天清晨的生机盎然,并没有“繁华热闹”的场景。 D.√ E.√;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判断下列对这首诗赏析的正误,在括号中打“√”或打“×”。 A.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  ) B.首联中的“强饮”写出了诗人在过小寒食节时豪饮的情态,“戴鹖冠”则暗示了诗人过着怡然自得的归隐生活。(  ) C.“天上坐”“雾中看”写诗人舟中所见所感,非常切合年迈舟居观景的实际,也让我们感觉到作者复杂的心绪,笔触细腻含蓄。(  ) D.颔联传神地写出舟中所见所感。诗人因年迈多病、老眼昏花而产生了“天上坐”“雾中看”的错觉,给人感觉十分真切。(  ) E.颈联写景,由远及近,层次分明;运用叠词,韵律优美,且语含比兴,向尾联作了十分自然的过渡。(  ) F.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着。(  );答案 A.× “舟???作”为实写,并无隐喻,也无“一语双关”。 B.× “强饮”是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并非“豪饮的情态”,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鹖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穷愁潦倒,身不在官场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而不是“暗示了诗人过着怡然自得的归隐生活”。 C.√ D.× 产生了“天上坐”错觉的原因并非“年迈多病、老眼昏花”,而是由于天空倒映在水中。 E.× 颈联写景,应为由近及远。 F.√;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判断下列对这首诗赏析的正误,在括号中打“√”或打“×”。 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中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 B.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 C.诗中运用典故,通过范蠡帮助勾践灭吴,而后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 D.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  ) E.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蕴相同,表现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  );F.尾联写诗人神游历史之后,最终由古人联系到今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如今每日无所事事、无人能理解自己的忧愁心情。(  ) G.诗中将吴中当年的繁华热闹和眼前的荒凉衰败、凄清冷落进行对比,表现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悲伤。(  ) H.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答案 A.√ B.√ C.× 错析内容情感。表达了诗人的羡慕之情以及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 D.× 词句解释错误。颈联描写的并非想象之景,而是实景,写出了吴中如今的荒凉破败。 E.× 错析内容情感。尾联“谁与同”与范仲淹的“吾谁与归”不同,诗人“尊前多暇”,无事可做,只能慨叹谁能陪他一起借酒消愁呢,表达了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无奈和伤感。 F.× 错析技巧。“借景抒情”错误,应该是“直抒胸臆”。 G.√ H.√;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判断下列对这首诗赏析的正误,在括号中打“√”或打“×”。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 C.“市楼”一句写人物活动,也是从正面表现主人公起得很早。(  ) D.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 E.作者在诗的最后,对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