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博物院讲解词(全).docx

  1. 1、本文档共1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明摇篮 现在,我们来到了历史文化专题序列的第一个展 厅—— 《文明摇篮》展厅。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自古就是人类生息、繁衍的 重要舞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里不 仅发现有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灵长类祖先的“曙猿”化 石,而且还有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文化遗存之一的西侯 度文化遗址,另外在山西发现有早、中、晚三期绵延 有序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达300余处,数量居于全 国首位。它们充分彰显出山西是探索人类起源的重要 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山西是各部族文化交融汇聚的重 要地区,在这里发现的各种文化遗址多达2000余处, 其中距今4500年前的襄汾县陶寺唐尧文化遗址,以 其罕见的墓葬规模、森严的等级制度、象征王权的礼 乐器、最早的观象台、以及文字和夯土墙等,展 现出早期国家雏形,闪烁着华夏文明的曙光。 “文明摇篮”展厅分“远古圣火”和“华夏直根” 两个单元,通过山西旧、新石器时代中具有代表性的 古人类文化遗址及出土的珍贵文物,借助生动直观的 场景和图表等,再现了山西史前人类艰难创世走向文 明的历程。 考古学上把距今2、3百万年前至1万年前的这 个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这时的人类主要用打制 的石器作为生产工具,以采集、渔猎为生产生活方式, 群居而生。目前,山西已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遍 及南北,数量居全国之首。其中,旧石器早期的文化 遗存,全国共200余处,山西占150余处。 最初,为了生存的需要,原始先民们多选择依水 而居。于是,黄河、汾水、桑干河两岸留下许多古人 类活动的印记。 西侯度遗址位于黄河东岸,距今约180万年,是 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代表,是中国已知最古老的旧石器 文化遗存之一。遗憾的是,考古发掘中,我们没有发 现古人类化石。不过出土了三棱大尖状器、刮削器、 小型砍斫器等石制品32件,以及古动物化石22种。 特别是,烧骨的发现为探讨人类用火的历史提供了重 要的线索。经过研究,发现的这些大批的古脊椎动物 的化石有平额象、野猪、披毛犀、野牛、丽牛、三门 马、巨河狸及鱼类等22种,它们属于泥河湾动物群。 证明在180万年前,这里的人类曾经生活在拥有广阔 水域的森林草原环境中。 三棱大尖状器,原料为石英岩砾石,尖端有清晰 的人工打击痕迹,断面呈三棱状,是早期人类常用的 工具之一。 直刃刮削器,石片制成,广泛用于加工木器、骨 器和解割动物等。根据刃缘的形状,刮削器可分为直 刃、凹刃、凸刃、圆刃等,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数量最 多、最重要的工具类型。 晋南麋鹿,古哺乳动物,偶蹄目,鹿科。角似鹿, · 2 · 头似马,身似驴,蹄似牛,故又名四不像。性温顺, 以植物为食。这是一个保存相当完整的成年鹿右角, 第四叉的尖端略有残缺。 同样属于山西芮城的 河遗址要稍晚于西侯度 遗址,大约距今80万年,经过上世纪60至80年代, 对20多个考古地点的多次发掘,考古工作者发现了 大量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 河遗址发现的石器体积 较大,从类型和制作技术上都比较简单。这件是师氏 剑齿象的臼齿,这两间分别是三门马的上、下颌骨。 我们的先祖也就是在与这些巨型猛兽的生存竞争过 程中开创了人类初期的历史。 经过漫长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约距今20万年的 时候,人类步入了旧石器中期,这一阶段的人类我们 称之为早期智人。早期智人的体质特征更接近现 代人,经过长期的劳动经验积累,他们的石器制作技 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制作的石器类型逐渐增多,功能 进一步分化,加工也日趋精细。这一时期山西境内以 著名的丁村和许家窑遗址为代表。 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组场景向我们展示的就是 丁村人的渔猎采集生活情况。丁村位于山西省襄汾 县,属于汾河的中下游,几十万年前这里气候温暖湿 润,水资源丰富,生长着稀疏的山林和成片的草原, 与今天长江中游汉水流域极为相似。丁村人在这里与 披毛犀、大角鹿、纳马象等动物一起生存。丁村遗址 1954年的发掘中发现了三颗属于一个约12岁儿童的 牙齿化石,以及27种哺乳动物的化石和两千多件石 制品,70至80年代的发掘中发现了这块小而的顶骨 残片及1638件石制品。丁村遗址出土的石器以这种 三棱大尖状器最为典型,被学术界命名为“丁村 尖状器”,它主要用于起土挖掘。这种尖状器在山西、 陕西、河南的一些遗址中也有发现,说明了一种文化 的传承关系。 丁村人牙齿化石,牙齿化石3枚,同属于一个十 余岁儿童个体的右侧上内侧门齿、上外侧门齿和下第 二臼齿。 丁村人右顶骨化石,属一幼儿。古人类学研究表 明,丁村人与北京猿人和现代蒙古人种存在着某种亲 缘关系。 三棱大尖状器,渊源于西侯度、 河的三棱大尖 状器,在丁村人手中打造的近乎完美,因此被称为丁 村尖状器”。它是10万年前汾河流域旧石器文化的典 型工具,形似西方同时期的“手斧”,由大石片单项 加工而成,三棱三面,庄重对称,使用功

文档评论(0)

186****65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