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关键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docx

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关键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关键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者:王晓红来源:《全球化》2017年第11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和严峻挑战,指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和结构性矛盾突出是其主要制约瓶颈,提出了重塑制造业新优势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首位,推动创新战略由跟踪模仿向引领跨越转变,推动创新设计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创新生态系统,营造共生共荣、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生态环境。 关键词:制造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者简介:王晓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教授。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也是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也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2016年我国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14214亿元,同比增长6.7%,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28.8%,规模以上制造业吸纳就业8221.1万人,约占我国就业人口的10.6%。因此,振兴实体经济的关键在于重塑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我国是世界制造业规模第一大国,但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始终是制约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瓶颈,尤其是新产业革命和新技术革命引发的全球制造业变革时代已经到来,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国际国内挑战日益严峻。这迫切要求我们以创新驱动战略为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提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转型升级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实现价值链迈向中高端水平。这既是当前我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保就业、防风险、惠民生工作大局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迈向制造强国目标的重要基础。 一、当前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 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制造竞争的双重挑战日益加剧。 (一)发达国家以先发优势、创新优势和高端优势继续主导新一轮制造业革命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欧发达国家纷纷把振兴制造业作为振兴实体经济、提高就业水平、走出金融危机困境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工业4.0战略、工业互联网战略等重振制造业雄风,企图在新产业革命竞争中继续占据制高点。当前,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为引领的制造业革命已经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机器人、智能设备、智能工厂、可穿戴设备等智能化高端产品和装备正迅速占领全球市场;人工智能、3D打印、云制造、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VR1AR1MR)、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术迅速发展,正在形成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制造范式;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的众创平台、共享平台、定制化设计等新业态和新模式正在悄然兴起,大幅度提升了全球生产和创新效率。而这些引领未来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主要由发达国家所主导。不仅如此,苹果、微软、英特尔、谷歌、波音、罗尔斯?罗伊斯等一批发达国家主导的跨国公司正在引领全球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据美国品牌咨询机构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公布的2016年度全球创新企业排行榜前10位中,苹果2016财年的研发投资达到100亿美元,已连续11年列第一位,其余分别为谷歌、特斯拉、微软、亚马逊、奈飞、三星、丰田、脸书、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拜耳。 (二)发达国家实施各种优惠政策大幅降低了本国制造业的综合成本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欧发达国家为实现制造业回归战略,大都出台了关于土地、财税、水电、基础设施、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支持制造业创新和发展。2014年美国奥巴马政府拨款10亿美元组建国际创新制造网络,形成美国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和资源共享平台。美国特朗普政府实施新政后又提出将制造业税率从35%降到15%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有效吸引了跨国公司回流和全球制造业投资,使美国经济得到重构,制造业竞争力得到增强。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根据有关研究测算显示,美国的劳动力成本是我国的5倍,但我国的土地成本是美国的9倍、物流成本是美国的2倍、电价是美国的2倍、税收成本比美国高35%,融资、营商环境等成本也均高于美国。因此,从综合要素成本来看,我们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弱化甚至消失。 (三)国内要素成本全面上升导致跨国公司制造业转移速度加快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总量比重由43.2%下降到26.5%。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且人力、土地、税收、能源等成本普遍上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加快将工厂向低成本国家迁移的步伐。如,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印尼、缅甸、泰国、老挝等周边国家及中东欧地区,都成为跨国公司制造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跨国公司在转移加工贸易企业的同时,

文档评论(0)

ld0667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