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好高中数学有效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如何做好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浅析如何做好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 二、探究尝试,协作交流 2 1.在建构主义中探究 3 2.在反思中探究 3 3.理解深化,引申拓宽 4 文2: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5 一、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5 二、分层教学,照顾学生之间差异 6 三、多元评价,补足学生薄弱环节 7 原创性声明(模板) 8 正文 浅析如何做好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文1:浅析如何做好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课堂教学仍强调接受式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但由于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因此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久而久之便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从教学效果、教学效率、教学效益三方面来描述教学有效性,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学生们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使自己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养成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氛围,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和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问题,让学生探索、尝试、归纳、交流,再经过理解深化、引申拓宽、归类概括和揭示本质等,可以充分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进人最佳的思维状态,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更加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赫尔巴特提出“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应该让学生就学科内容形成问题,想知道“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然后再去探索、寻找答案、解决认识上的冲突,通过这种活动来使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椭圆》的第一节课时,笔者的设计是通过实验进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块纸板、一段细绳和两枚图钉,按课本要求画椭圆,并设计了一组问题:1.在纸板上画图,条件是什么、得到什么?2.在绳长不变的条件下,改变两个图钉的距离,画出的图形有何变化?当两个图钉重合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当两个图钉的距离等于绳长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如果不改变两个图钉的位置,只改变绳长时,情况如何?如果不改变两个图钉的位置,能使绳长小于两个图钉之间距离吗?3.根据以上实验,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4.将实验得到的情况加以总结,得到的结论是什么?显然,这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获取感性认识,促进了学生的思考。 二、探究尝试,协作交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当信息渗透于有意义的情境之中、创设隐喻和类比、给学习者提供能够使其产生与其个人相关联的问题的机会的时候,学习者就能够进行理想的学习。 1.在建构主义中探究 数学的思想方法,如方程思想、等价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等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对一个知识块的研究,可以用类比的方法去研究新知识、新问题,实质上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果学生能这样做,学生的学习负担将大大减轻,也可以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新的问题,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也将被调动起来和学习质量得到提高。如研究了椭圆的性质后,学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研究双曲线的性质。如在椭圆中涉及到中点弦的问题,学生可以用“点差法”得到关于弦中点坐标和弦所在直线的斜率的关系式;在双曲线、抛物线、圆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当然也要注意运用“点差法”的前提条件。 2.在反思中探究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能促使学生从新的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的本质和探索一般的规律,并进一步产生新的发现。如课本上介绍“椭圆第二定义”时,将椭圆的第二定义以例题形式出现,然后通过对例题的解决引出椭圆的第二定义,并得到焦点、准线的概念。 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进行反思和探索,让“椭圆第二定义”在该出现时当然地出现。笔者在教学时,打破教材顺序,让椭圆第一定义、第二定义、焦半径等相关问题同时出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方法:在椭圆标准方程推导过程中:引导学生化简方程。设=a+t,a-t(t是参数),由于,所以,,从而有① 在学生推出椭圆标准方程后,笔者继续引导学生思考①式在几何中表示什么?由于①,我们不难从上式看出,表示点P(x,y)到点F(c,0)的距离。而表示点P(x,y)与直线之间的距离,上述两距离比值为。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