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品种抗白叶枯病鉴定技术规范.pdf

水稻品种抗白叶枯病鉴定技术规范.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6/ XXXXX—XXXX 水稻品种抗白叶枯病鉴定技术规范 The Technique Rules for Identification Rice Varieties Rasistance Against Bacterial Blight(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2016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6/ XXXXX—XXXX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华菊玲、李信申、蔡耀辉、黄瑞荣、陈前武、熊艳。 II DB36/ XXXXX—XXXX 水稻品种抗白叶枯病鉴定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品种抗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pv. oroyzae )鉴定方法及抗病性评价标 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自然诱发 natural induction 在适宜病害发生的环境和病原菌存在的条件下,病原菌借自然因素或间接传播到寄主植物或器官, 使其发病。 2.2 人工接种 artificia l inoculation 在适宜条件下,采用人工方法将病原菌接种到寄主植物的叶片,使其发病。 2.3 抗性评价 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寄主植物对特定病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描述。 3 鉴定方法 3.1 田间自然病圃鉴定 3.1.1 自然病圃设置 在近年水稻白叶枯病大面积发生的区域,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肥力均匀、排灌方便,且上年 度白叶枯病病发生严重的田块设置病圃。 3.1.2 播种育苗 播种时间为5月份。供试品种依品种生育期分批播种,品种之间间隔10 cm以上的行距,以免混杂。 适龄移栽。 3.1.3 移栽及病圃管理 各供试品种分小区移栽于病圃内,每品种栽插60行以上(每行8丛),株行距17×21 cm,随机区组 排列,重复3次。每隔3-4个小区种植感病对照品种金刚30等作为诱发行,病圃四周种植感病对照品种金 刚30等作为保护行。按高产栽培方式进行田间管理。 使用杀虫剂及时防虫。整个鉴定期间禁止使用杀菌剂。 3.2 人工接种鉴定 1 DB36/ XXXXX—X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金**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