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教到青帮粮船水管窥其形成过程.docxVIP

从罗教到青帮粮船水管窥其形成过程.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罗教到青帮粮船水管窥其形成过程 青年协会是中国现代的三个协会之一。此外,杜月生、黄金荣、张晓林等“上海三大英雄”在国内外都很有名。尽管青帮的起源还带有许多神秘的色彩, 其师承道脉及最终形成的时间也众口不一, 但从罗教到青帮这一演化的基本线索已无异议。本文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依次以运河漕船、罗教庵堂、老堂船、江淮盐场为线索, 梳理从罗教到青帮演化的各个阶段活动载体的变化。 一 粮船使用的生存状况 罗教演化为青帮肇始于罗教在运河粮船水手中的流布, 粮船水手中罗教组织的出场是青帮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步。在这一阶段, 漕船作为水手们信奉罗教的基本活动场所, 既是漕粮运输的工具, 也是水手们获取宗教慰藉的精神家园。 我国漕运历史悠久, 发生于公元前7世纪40年代著名的“泛舟之役”, 即被学界视为“漕运的肇端”(1), 而开凿于春秋末年的邗沟则标志着我国漕运的正式确立。自此以后, 漕运制度作为一项重要而特殊的经济制度贯通了整个封建社会乃至近代社会的前半部分, 对于维系中央政府政治、军事、经济的正常运转有着巨大的意义, 并对各个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产生过重要影响。 明清时期是中国漕运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明朝每年漕粮总数约四百二十余万石(2), 最初由驻扎各地的卫军负责挽运, 宣宗后, 改由南方有漕粮各省卫军承运, 南方卫军也就从驻防军性质转化为服劳役的性质。清初沿明旧制, 亦由有漕各省卫军挽运漕粮。(3)后改为民运, 招募沿河各省水手舵工、破产农民、肩挑负贩、小手工业者承担运粮任务。但漕粮运输的管理和安保, 仍由有漕各省的卫军负责, 卫军改名旗丁。为方便描述, 运粮旗丁、水手、舵工、纤夫等统称粮船水手。 运粮水手生存状况恶劣,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收入微薄。每年漕粮北渡称为“重运”, 头工可得工价银六两五钱, 舵工五两二钱, 水手四两。卸货返还称为“回空”, 舵工工价银一两七钱, 水手一两三钱。(1)按照雍正年间的物价计算, 粮船由南到北往返一次, 水手、舵工、头工所得银两, 仅能购米五至七石。(2)从回空到再次重运的几个月空闲时间里, 官府不予生活资助, 粮船水手们只能自谋生计, 大多靠佣趁度日, 生活维艰。对此, 时臣李绂奏称:“臣奉旨催漕, 留心体访, 数年以来, 漕船回空冻阻……益以儿女, 苦累难言。”(3)第二, 屡遭欺凌盘剥。沿途催取趱稽查官员、闸坝吏胥, 各级漕运及地方官吏以及通州的仓场衙门和坐粮厅还要对粮船水手和运丁进行层层盘剥勒索。“东南办漕之民, 苦于运弁、旗丁, 肌髓已尽, 控告无门。”(4)“弁丁有水次之苦, 有抵通之苦。何谓水次之苦?其一为买帮陋规。帮有高低, 高者丁殷易完, 低者丁穷必欠。当检运时, 富弁行贿买帮, 费至二三百金。”“卫丁当承运时, 有卫官、帮官常例”, 而且“名目数十, 难以枚举”。(5)第三, 生命没有保障。沿途水盗土匪河寇的劫掠, 风暴凶涛的袭击, 都使粮船水手们处于命悬一线的境地。如雍正三年三月十二日, 粮船行至江苏江宁地方, “大江之中忽遇暴风, 帮内有被漂没者, 安庆帮五只, 安福帮六只, 赣州帮一只。”(6)乾隆五十一年, 兴武帮五十九只粮船在山东境内陡遇风暴, 多只“刮断头桅, 船身碰散, 登时沉没”。(7) 漕运水手每年重运和回空累计航程约六千里, 长期经受漂覆贻累之苦, 加之途中凶险不断, 生死难料, 促使他们渴望从精神上得到慰藉。这就为罗教在水手中的流传提供了空间。 罗教又名无为教, 创立于明成化十八年, 其创始人罗梦鸿, 又名罗清, 山东即墨人, 自幼父母双亡, 由叔婶抚养, 成年后被征入伍, 以运粮军人的身份驻守密云卫, 日间习武, 夜晚诵经。退役后, 继续参悟人生真谛和生死轮回, 寻求“出身之路”, 经过十三年的“苦功悟道”终于修成正果, “到成化, 十八年, 始觉明心。在十月, 十八日, 祖成道果;正子时, 心开悟, 剔透玲珑。”(8)从而创立了无为教, 以佛教相标榜, 实则佛教之异端。 罗梦鸿曾为运粮军人, 终年漂泊于数千里运河之上, 备尝人间艰辛困苦, 深知舵工水手对于精神慰藉的渴望。因此, 在其教义经卷《五部六册》中, 罗梦鸿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对生死问题加以渲染, 宣扬死后的可怕, 悲叹人生的短暂, 抒发对常年流落他乡者的同情, 激发人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同时宣称劫难将至, 如果信奉该教, 将可以得到“无生老母”的拯救, 过上美好的生活等说教, 对于苦难中的舵工水手来说自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所以, 在明代中叶罗教兴起后, 漂泊在京杭大运河上的舵工水手们, 便纷纷投入罗教的怀抱。而舵工水手们相依为命的漕船自然也就担当起了数千里运河线上罗教扩散的载体。它们不仅是粮米运输的工具, 同时也是维系罗教信奉者之间的纽

文档评论(0)

lczslg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