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孔子和他的学生.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页,共三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作文】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孩子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就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会意作文。 第二页,共三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写作流程】      一、审题:1.读材料、理内容; 2.分角色、选角度; 3.抓关键、定立意。 二、列提纲: 1.设置题目、分论点或层次; 2.联系历史和现实,选论据;  三、写作。 第三页,共三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详细流程】    一、审题: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新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应认真阅读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然后围绕材料主旨,确定一个积极健康的立意。(多则材料的主旨必须涵盖每一则材料。)   1、读材料,理内容 作文题中两则材料讲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两个故事。 第一则: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 第二则: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 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 结果:助人接受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 助人私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     众人认为贪心,孔子认为对; 众人认为高尚,孔子认为不对。    为什么呢?…… 第四页,共三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2.分角色、选角度。 材料中的任何一个人、事、物都可以作为一个角度,但并不是所有角度得出的立意都是切题的。因此,得出立意后,应选择其中切题的、并有把握写好的立意来作文。注意,从全面的角度得出的立意一般都切题,可优先考虑选用。    材料的人物有,孔子、学生、人们。 材料中的两位学生只是议论的对象,材料主要是表述孔子对这两件事的看法而不是重点写这两位学生的行为。所以材料的主要陈述对象是孔子。选取角度应是孔子对这两件事的评价。 3.抓关键、定立意。 抓住孔子对这两件事的评价的关键句。孔子赞成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因为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孔子反对学生赎回奴隶后自己报账。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第五页,共三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辨明是非:由此提炼出核心话题——助人与回报。围绕这一话题“众人”与“孔子”见解不同。要明确孔子表扬学生接受奖赏、批评学生自己报账,这种做法是否正确。你是否赞同?你怎么看待?   分析原因:为什么别人批评学生而孔子表扬?为什么别人表扬学生品德高尚而孔子却很生气?这两件事究竟有什么联系?从材料中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那么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这篇作文的关键之所在,即如何看待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助人不图回报就高尚吗?图回报就失德吗?德与利的关系完全对立吗? 第六页,共三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得出结论:孔子的赞扬与批评告诉我们,对与错要看这件事谁是最大受益者。助人者个人虽收受了贵重酬劳,但最大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 袁隆平教授接受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金牌运动员获得重奖,难道我们会认为他们丧失了道德吗?国家设此重奖,是激励更多的科学家、运动员们为国作出更大贡献。 第七页,共三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孔子的评价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关于德与利: ①理智看待道德与利益。 ②道德和利益统一。 ③符合义理,追求财富。 ④利益和道德要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 ⑤表扬善行更应是有形的物化。善举应该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 关于教育: ⑥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正确指导人 第八页,共三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关于行善者  ⑦道德高尚并不排斥利益。做好事者不必藏藏掖掖

文档评论(0)

xiaoyao20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