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班会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生命韧如竹,五四怀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纪 念 五 四 运 动 纪 念 五 四 运 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前 言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前 言 目 录 五四运动的背景 五四运动的起因 五四运动的过程 五四运动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传承 背 景(返回) 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五四运动的背景 这种情绪在五四运动中进一步发展而发挥作用。 在五四运动中,他们成为声援爱国学生的主要力量。 新思想的传播与社团的发展 民初以来的反日以及国 耻情绪 一次大战期间工商阶层 的发展 新思想的传播(返回)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新青年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政治、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社团的发展(返回) 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 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等,为五四运动在全国 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191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 于11月7日全部占领德国租借地胶 州湾。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 出二十一条,激起了民族主义的情 绪,使中国知识分子及民众对于日 本以及“卖国”的政府强烈的不满, 认为这是国耻,引发了不少反日的 活动。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向德国宣战, 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在中 国对德宣战,与日本同为战胜国,但德 国在山东的权益没有收回,反而被日本 扩大了,这一换文成为巴黎和会上日本 强占山东的借口。 民初以来的反日以及国耻情绪(返回) 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使欧 洲各国产业无力东顾,中 国的工商业获得很大的发 展,参与工商业的人口持 续增加,民族工业,尤其 是轻工业得以巨大发展, 城市中的工商阶层在中国 社会中的地位也更显重要, 在五四运动中,他们成为 声援爱国学生的主要力量。 一次大战期间工商阶层的发展(返回) 起 因(返回) 五 四 运 动 的 起 因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 议”,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 胜国之一,决定将德国在中国 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 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 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 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 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 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 4月30日《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 五四运动。 五 四 运 动 的 过 程 过 程(返回) 五 四 运 动 的 影 响 影 响(返回) 五 四 精 神 思 想 文 化 社 会 经 济 教 育 方 面 文 学 艺 术 政 治 方 面 五四精神(返回) 爱国,自救,科学,民主。 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 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 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 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 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 思 想 文 化(返回) 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反封 建思想的发展,与尊重中华 文化的复古思潮形成针锋相 对的局面。中国的语言文字 政策的思想渊源大部分都来 自于五四时期的西化理论。 教 育 方 面(返回)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自 动主义”“自律辅导主义”等教育 思想在五四推动下,教育界引 起巨变,在教育制度上,妇女 权利在五四影响下发生变革。 1921年10月,北京政府颁布了 《学校系统改革案》(壬戊学 制),小学六年,初中四年, 高中两年,大学四至六年, 教育得到革新。 学生和群众的抵制日货,一定条件下刺激了民族产业的发展,但是随 着一战的结束,中国的社会经济依然无法摆脱遭受日本欺凌的厄运。 社 会 经 济(返回) 政 治 方 面(返回)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的爱国运

文档评论(0)

138****51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亓**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