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浙江省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十 第二讲 区域差异和联系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课件.pptx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浙江省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十 第二讲 区域差异和联系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 区域差异和联系;考点清单 考点一 区域差异;(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2.我国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地理界线; 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800 mm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重点难点 1.我国三大自然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2.我国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我国四大地区的优势条件与发展方向;教师用书专用 4.我国四大地区比较 (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续表; ; ;西北灌溉 农业区;6.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7.中国温度带划分及分布;8.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详细地理特征比较;农业耕地类型;9.西部大开发的相关内容归纳;基础知识 1.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 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一是对口帮扶;二是西部地区招商引 资;三是????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 2.资源跨区域调配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1)南水北调路线 ①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输水,提水北送。出东平 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输送至天津;另一路向东输送至山东的烟 台、威海等地区。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状况。;(2)西气东输 路线:①一线工程:(包括中亚地区)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管线,经 甘、宁、陕、晋、豫、皖、苏到上海(长三角地区)。 ②二线工程:(包括中亚地区)从新疆,经甘、宁、陕、豫、鄂、赣到广东 (珠三角地区)。 (3)西电东送路线:包括北线通道、中线通道、南线通道。;3.产业转移 (1)主要原因: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 区域差异,会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2)产生影响:①对转出区:缓解空间紧张,改善环境,促进产业升级,但会 减少当地就业机会。②对转入区: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但 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重点难点 1.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2.西电东送工程及其影响;路线;4.产业转移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拥有丰富廉价且素质较高的劳动力。 ②成本因素:内部交易成本低。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降低企 业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因素:市场广阔的区域吸引力大。; ;(3)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发达地区首先向落后地区转出的一般是劳动密 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从而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②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方法技巧 方法 区域综合分析法 1.分析的思路 综合分析法,是指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地区的区域特征。区域特征是 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需通过全面和系 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某地区。 (1)要善于全面分析:从空间看,以地理位置为入手点,既要联系当地的气 候、河流、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又要联系人口、城市、工 业、农业、交通等人文条件。;(2)要注意关联分析:分析当地的某种环境问题,以目前状况为立足点,既要 “回忆追溯”区域的历史情况,又要“推演预测”未来可能的发展结果。 (3)要关注主要因素:不同区域的主要因素不同,同一地区,因研究对象不 同其分析思考的关键角度也不同,要根据题目设问角度,抓住最主要的 因素。;2.分析的模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业写作找文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修改润色代笔文章撰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