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高考3年模拟A版)山东省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十四 环境保护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课件.pptx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山东省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十四 环境保护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十四 环境保护;考点一 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 1.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的类型 ①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粒 径在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其主要来源及影响见下表:;②酸雨;类 型 ;(2)大气污染的防治 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因此防治大气污染的关键是 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具体措施可从以下方面分析: ? 合理布局生产,减少对人口密集区的污染;植树造林以吸收污染物,提升 环境质量。;知识拓展????我国重酸雨地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原因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其中pH小于4.5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于 长江流域以南,主要原因是: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的灰尘颗粒均呈酸 性,对大气和雨水中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而北方与此相反。南方降水 多,空气湿润,有利于酸雨的形成。南方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于北方,酸 性气体不易扩散,而北方地势平坦开阔,风力较强,易于气体的扩散。 2.水污染 (1)水体污染现象;类型;(2)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增加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污水达标排放。 3.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1)固体废弃物的来源与危害 ?;(2)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主要措施 城市垃圾的处理主要有三个方面: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减量????化: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产品 加工深度;改善能源结构;商品减量化包装。 无害化:卫生填埋、焚烧。 ;4.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1)环境管理;考点二 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3.草地退化 由于人口的压力,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 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引起牧场退化,甚至导致土地 荒漠化????。 其联系如下: ? 4.湿地减少 (1)湿地的功能: 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 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2)湿地减少的原因 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 体如下图所示: ?;? ;重点难点 1.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优缺点比较;2.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1)科学方法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 (2)开发利用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 (3)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 (4)对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 (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6)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生物 措施;4.草地(牧场)保护措施 ? ;方法 环境问题分析思路 (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 型(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 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 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2)成因分析 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 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 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在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时,往往对人为原因高度关注,而忽视对自 然原因的分析,自然原因分析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 污染和酸雨。 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 气污染。 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 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3)后果与危害 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都要能 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 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等。 (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对理论联系 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可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措施: ①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 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 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②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 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③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 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例????(2017课标Ⅰ,44,10分)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 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 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业写作找文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修改润色代笔文章撰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