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_T 1185-2018马流行性感冒诊断技术.pdf

NY_T 1185-2018马流行性感冒诊断技术.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11.220B 41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85—2018代替NY/T1185—2006马流行性感冒诊断技术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equine influenza2018-06-01实施2018-03-15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1185—2018目次前言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生物安全措施4临床诊断.5实验室诊断6综合判定附录A(规范性附录)溶液的配制附录B(规范性附录)抗原和血清的处理.........T NY/T 1185—2018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NY/T1185—2006《马流行性感冒诊断技术》。与NY/T1185—200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引言”部分更正马流行性感冒为三类动物疫病;“病毒分离与鉴定”部分增加收获尿囊液的过程描述(见5.2.5);“病原分离”部分对血凝试验结果判定进行修正(见);一增加了对马流行性感冒病毒核酸鉴定的RT-PCR方法(见5.3);增加了马流行性感冒抗体单放射免疫扩散溶血试验(见5.5)。本标准由农业部兽医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动物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T/TC181)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晓钧、郭巍、戚亭、林健、毛娅卿、蒋桃珍、杨志远I NY/T 1185—2018引言马流行性感冒(Equineinfluenza,EI)是由马1型(H7N7亚型)或马2型(H3N8亚型)流行性感冒病毒(Equineinfluenzavirus,EIV)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自然条件下,只有马属动物易感,包括马、驴、骤,其中马最易感,临床症状最明显。本病发病突然,主要经含有病毒的气溶胶或飞沫传播,疫情发展迅速,可在短时间内传染马群。本病的潜伏期为1d~3d,主要症状为发热,流浆液性或脓性鼻汁,眼部见泪痕或分泌物,咳嗽。一般发病马7d~15d后即可恢复健康。本病死亡率较低,如果继发细菌感染,可引起肺炎等严重症状导致死亡。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我国《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125号)将该病确定为三类动物疫病,是进出口马检疫必检疫病。I NY/T 1185—2018马流行性感冒诊断技术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马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诊断、病原分离、血凝试验(HA)、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核酸的RT-PCR、血凝抑制试验(HI)、单放射免疫扩散溶血试验(SRH)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马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3生物安全措施进行马流行性感冒实验室诊断时,如病毒分离、血清处理等,按照GB19489的规定执行。4临床诊断4.1轻症型此种病型常见,主要表现为轻度咳嗽,流水样或浆液性鼻汁,体温稍升高或正常,眼结膜潮红,一般经1周后康复。4.2重症型患马突然发病,表现精神委顿、食欲减退、肌肉疼痛、不愿活动。体温升高至39℃以上,稽留3d~4d,发热的同时出现阵发性咳嗽,初为干咳,后可转为湿咳,有冷空气或尘埃刺激时会出现剧烈咳嗽。初期为流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汁,后期为黄白色脓性鼻汁。鼻黏膜潮红,眼结膜充血肿胀,流泪,分泌物增多。呼吸加快,有的出现心律不齐,四肢下端或腹下发生浮肿。5实验室诊断5.1样品采集与运输5.1.1样品的采集每个发病群至少选择5匹病畜采集样品,少于5匹则全部采集样品。应在临床症状出现后立即采集深部鼻拭子。取样时须将脱脂棉拭子经前侧鼻道伸人鼻腔深部蘸取呼吸道黏液,取出后立即放入盛有1mL~2mL运输培养液(见附录A中的A.1)的青霉素瓶或带盖塑料管中。血清应采集双份,间隔10d~14d。5.1.2样品的运输与储存鼻拭子样品在2℃~8℃时可保存1d~2d,若要长期保存,则应放置于一70℃以下。运送样品时应加冰块或冰袋冷藏运输。血清储存应置于一20℃以下。5.2病毒分离与鉴定1 NY/T1185—20185.2.1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孵化器、恒温水浴锅、普通冰箱、超低温冰柜、台式离心机。5.2.2试验材料96孔V型或U型微量反应板、微量移液器、1mL注射器和5mL注射器、长柄棉拭子(20cm以上)、青霉素瓶等。除另有规定外,试剂为分析纯或生化试剂。实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的规定。甘油、青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0.01mol/LpH为7.2的磷酸盐缓冲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