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人辛弃疾.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宋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大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 ,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辛弃疾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等。; 第一期(1140-1162)沦陷及起义期 第二期(1162—1181)南渡初期 第三期(1181—1203)闲居带湖、瓢泉时期 ; ; ; ; ; ;1、抒情意象的军事化,是辛词突出的个性风格。 2、“以文为词”,是辛词在表现手法上的主要变革。 3、刚柔相济,亦庄亦谐构成了辛词多元化的艺术风格。;;;;;;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词。所怀的古,实际是40年前当朝的旧事。宋高宗建炎三年十月,金兵侵入江西,隆裕太后从洪州沿赣州南逃,先乘船逃至造口,后转陆路流亡到赣州。当时,金兵追太后御舟至造口时,对这一带地方大肆蹂躏,广大人民群众遭到血腥的劫掠和屠杀。40年后,作者在江西提点刑狱的时间里,来到这惨烈史事的见证地,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写下此词。;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梁启超云:“《菩萨蛮》如此大声镗鞳,未曾有也。”(《艺蘅馆词选》) 此词抒发了作者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 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因为难以一一指实最后都通过景色写了出来。但其主要寓托则可体会,其一怀襟抱亦可领会。此种以全幅意境寓写整个襟抱、运用比兴寄托又未必一一指实之艺术造诣,实为中国美学理想之一体现。全词一片神行又潜气内转,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在词史上完全可与李太白同调词相媲美。   ; 谢谢观赏!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宋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大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 ,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辛弃疾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等。; 第一期(1140-1162)沦陷及起义期 第二期(1162—1181)南渡初期 第三期(1181—1203)闲居带湖、瓢泉时期 ; ; ; ; ; ;1、抒情意象的军事化,是辛词突出的个性风格。 2、“以文为词”,是辛词在表现手法上的主要变革。 3、刚柔相济,亦庄亦谐构成了辛词多元化的艺术风格。;;;;;;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词。所怀的古,实际是40年前当朝的旧事。宋高宗建炎三年十月,金兵侵入江西,隆裕太后从洪州沿赣州南逃,先乘船逃至造口,后转陆路流亡到赣州。当时,金兵追太后御舟至造口时,对这一带地方大肆蹂躏,广大人民群众遭到血腥的劫掠和屠杀。40年后,作者在江西提点刑狱的时间里,来到这惨烈史事的见证地,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写下此词。;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梁启超云:“《菩萨蛮》如此大声镗鞳,未曾有也。”(《艺蘅馆词选》) 此词抒发了作者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 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因为难以一一指实最后都通过景色写了出来。但其主要寓托则可体会,其一怀襟抱亦可领会。此种以全幅意境寓写整个襟抱、运用比兴寄托又未必一一指实之艺术造诣,实为中国美学理想之一体现。全词一片神行又潜气内转,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在词史上完全可与李太白同调词相媲美。   ; 谢谢观赏!

文档评论(0)

文库创作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