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第2章30年代小说.pptxVIP

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第2章30年代小说.pptx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二章 30年代小说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节 30年代 小说概述 30年代小说的 特点1、3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进入一个成熟与繁荣的时期,小说家风格多样而具个性,流派特色鲜明,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样式的成熟。2、 30年代小说的成熟与繁荣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30年代的小说家们对文学中的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诸方面的关系作了新的省视。 4、30年代小说的成熟与繁荣是创作主体积极探索、并形成自己鲜明个性的结果。 成熟与繁荣的表现首先,是小说题材空间的拓展。这既表现在对时代风云的及时反映和对城乡生活多方位的横向展现上,也表现在对历史材料的纵向开掘上。 其次,是长篇小说的成熟。茅盾的《蚀》、《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离婚》、《骆驼祥子》,沈从文《边城》、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王统照的《山雨》,萧军的《八月的乡村》,李劼人的《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王鲁彦的《野火》 。最后,是小说流派的涌现。文学流派的涌现是文学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革命+恋爱”小说模式描写革命者的恋爱故事,在革命题材的一贯粗豪的情感中注人浪漫的柔情,极力为革命者蒙上一层罗曼蒂克的面纱,内容不是革命如何战胜恋爱、如何为恋爱所累,就是在革命中情感得到升华,形成了“革命+恋爱”的概念化、模式化写作,被称为“革命的罗曼蒂克”。 蒋光慈(1901-1931,又名光赤)以写情绪激昂的新诗踏人文坛,1926年以后主要从事小说创作。 .他十分赞同早期革命文学的“文学就是宣传”的文学主张。其中篇小说《少年飘泊者》和短篇集《鸭绿江上》充满诗情与浪漫色彩,《短裤党》着力描写上海工人的武装起义。后期的中长篇小说《丽莎的哀怨》、《冲出云围的月亮》、《野祭》、《菊芬》、《最后的微笑》等开始描写革命者的恋爱故事。蒋光慈当时在普罗文学中有较大的影响力,而“革命”与“恋爱”又颇符合当时的一些革命青年的口味,所以这种模式一经问世便在左翼文坛中迅速蔓延开来。 左联青年作家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福,又名赵平复、赵少雄,笔名金桥、赵璜、刘志清等。浙江宁海人。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主持左联机关刊物《萌芽》月刊编辑工作。 1931年1月17日,因叛徒告密被捕。2月7日晚,被敌秘密集体枪杀于上海龙华。 柔石中篇小说《二月》通过一位“极想有为,怀着热爱,而有所顾惜,过于矜持”的 青年肖涧秋在一江南小镇 的 情 感遭遇,表现了大革命风雨到来之前知识分子 的 曲折仿徨 的 心灵世界。短篇《为奴隶 的母亲》描写了农村骇人听闻 的“ 典妻”习俗,揭示了农村妇女连人身权利都丧失了的悲惨境况。 .电影《早春二月》剧照 胡也频左联五烈士之一。福建福州人。1924年开始创作诗歌和小说,并编辑《民众文艺周刊》。1930年3月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 .长篇小说《到莫斯科去》讲述了新女性素裳由于厌恶官僚丈夫、仰慕革命者,儿番挣扎后离开锦衣玉食的家到莫斯科去寻找光明的故事,告诉读者知识女性在那个时代寻求真理的艰难、曲折的心路历程。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前面》则在白华女士如何逐渐被革命者影响、吸引并最终投身革命的过程中完成了对一知识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述两部小说都有细致的心理表现,但也可看出明显的“革命+恋爱”的痕迹。 东北作家群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件发生之后,对这一事件反映最敏感、最直接、也最激烈的当推东北的一批青年作家。他们日益思念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的故土,一部又一部的作品在他们的笔下问世,传达出作家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故乡人民誓死保卫家乡的激赞之情。他们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萧军、萧红、端木尊良、舒群、白朗、罗烽和李辉英等。,代表作品是被鲁迅编人“奴隶丛书”的《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 萧军(1907 -1988),辽宁锦县人。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在鲁迅领导下参加左翼文学运动,和胡风等人同编《七月》。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第三代》、《五月的矿山》,小说散文集《跋涉》(合作),历史长篇小说《吴越春秋史话》等。 .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叙述了一支抗日游击队在血腥中艰难成长的历程,表现了东北人民誓死保卫家园的坚定决心。鲁迅曾这样评价这部小说:“作者的心血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以致失去的茂草,高粱,姻帼,蚊子,搅成一团,鲜红的在读者眼前展开,显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与活路。” .长篇小说《第三代》在艺术上更为成熟,它史诗般地将东北人民自辛亥革命以来的生活与对压迫者的反抗深广地展现开来,众多分属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气势恢弘的场面,显示了作者驾驭大

文档评论(0)

133****89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育领域编辑

认证主体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