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255-2004高等院校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别.pdf

DB11 255-2004高等院校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别.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 13. 310A 91DB备案号:16485-200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255—2004高等院校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别Thelevel of securityriskandtechnicalprotectionforuniversity and college series2004-12-20发布2005-02-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2552004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风险等级5防护级别及要求6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7保障措施 DB11/ 2552004前言本标准为强制性地方标准,其中5.2.9、5.3.4、5.3.5、5.3.6、5.3.7、5.4.3、5.4.5、5.4.6、6.1.2、6.2.1.3、6.2.2、6.3.3.2、6.4.2.2、6.4.4等条款为推荐性。当前条款引用到本标准前述条款时,被引用条款属性均转变为当前条款属性。本标准由北京市公安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处负责起草。主要起草人:段建英、洪卫军、周奇、盖田力、杨志明、刘晓燕。II DB11/255—2004引言切实保障首都高等院校校园内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是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目前两校开展的“十五”科技创安工作有效地提升了高校安全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为了进一步规范高校的安全技术防范工作,本着符合实际、确实有效、措施恰当、管理到位、正确引导的原则,在北京市公安局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名发布的《北京市高等院校安全技术防范管理规定》文件的基础上,经北京市质量技术监警局批准,制定《高等院校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别》北京市地方标准。该标准的制定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保降该项标准制定工作依法、规范、有序进行,北京市公安局和中共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的有关部门于2004年3月成立了由贸胜文、汤国威、许克嘉、张德玉、李树后、张林、岛巨众、李诉等组成的标准制定工作领导小组:为确保所制定的标准切实可行,特邀请刘希清、喻患义、李形、高伟、赵如发、张虹、主有洪、李汉军、赵铁庄、何洪义、贾水库、管风仙、菜毅超、马浆宾、张新、张烈、高福亭等组成标准审理专家组,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所的指导下,按照标准制定的程序经过起草、初审和审定等阶段形成该标准的报批幕,报请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发布。在该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北京市公安局张瑞秋和赵飞同志在立项和配套实施方面给予了及时的支持和帮助,III DB11/ 255—2004高等院校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别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等院校及所属单位(简称高校)内各场所、部位安全技术防范风险等级、防护级别、系统要求和保障措施。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高校。是高校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A/T 742000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 75—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T 367—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368—2001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 394—2002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安全技术防范Technicalprotectionforsecurity以维护高校公共秩序与安全,预防、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目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采用报警。视频监控、通讯、无线定位、电子出入口控制、电子巡查、防爆安检等技术手段为主,结合人员值守、查验和物理防护的综合安全保障措施。3. 2风险等级Levelofrisk商校内各场所、部位安全保障的重要程度。风险等级的划分应根据高校内场所、部位发生安全向题对高等教育事业及社会造成的危害和人员、财产损失程度以及恢复原有功能的相应难度来确定。3. 3防护级别Levelofprotection对应不同风险等级的场所、部位所采取的以技术防范为主,结合其他防范手段的综合防护措施的等级水平。4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共分三级,从高至低依次为一级、二级和三级。4.1一级风险高校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部位定为一级风险: DB11/255—2004a)高校周界的出入口;b)枪支、弹药等军工物品生产、使用、存放、销毁、科研和试验场所:(3危险物品(包括易燃、易爆、剧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