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论文14篇:问君怎得清如许当引教材活水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训练的实践研究 .docVIP

中学语文论文14篇:问君怎得清如许当引教材活水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训练的实践研究 .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学语文 14篇 内容提要: ? 问君怎得清如许当引教材活水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训练的实践研究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想象 ?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 《绿》多环节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 浅谈语文课堂中“问”的技巧 ? 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 送别诗品鉴 ? 关注知识崇尚智慧语文教学活力思考 ? 男儿有泪不轻弹——析杜甫诗歌中的“泪”意象 ? 论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中的开发与利用 ? 《傅雷家书两则》“点赞”教学 ? 探究“图式”在中职语文应用文教学中的运用 ? 因物探旨 析貌取神——浅谈古代咏物诗的主旨探究技巧 ? 莫泊桑 叙事“节奏”的妙处——《项链》教学设计 全文共31609 字 问君怎得清如许当引教材活水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训练的实践研究 【摘 要】把握教材,要有“读写一体”的意识,立足课堂,找准阅读与 的结合点,通过训练这一道桥梁,巧安排,勤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内化、增强学生的语文意识,让教材这个“例子”成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纽带。 关键词:教材资源;课堂阅读;写作素材;以读促写 纵观教学现状,学生普遍反映生活枯燥,没什么可写,也不知道怎么写,即使写出了文字,也少有佳作,在他们的文章中,无病呻吟者、结构混乱者、语言乏味者比比皆是。有些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购买各种“满分作文”之类的书籍,让学生读背、仿写,但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其实,教材就是作文教学的后花园,其资源开发有着极其广阔的空间,但多数教师都舍近求远,摒弃教材,忽视教材资源的发掘,因而难以从教材中引出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那么,应该怎样充分开发教材资源,在阅读教学中贯穿写作教学呢?笔者从多年的写作教学中探索出以下做法: 一、立足教材,加强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是学生间接获得写作素材的 途径。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可以成为写作教学内容的来源:课文所描绘的山川风物、自然景观可以成为写作参照的对象;许多古诗文留下的至理名言、格言,可以成为写作中很好的标题、观点;爱国的屈原、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心系苍生的范仲淹、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果教师能依据学生的实际与发展需要,加强引导,就一定能促进学生乐读、善思、巧用。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笔者就采用如下指导方法:步骤一,学生听读,想象;步骤二,齐读品味;步骤三,自读评点。听读与齐读时,学生很是积极,节奏也较快,但到了自读环节,学生渐渐慢了下来,差异也出现了,有的学生能试着圈出一些精彩的词句,但有的学生却无从下笔,要不就是将一段全部画上波浪线。为此,笔者在肯定做得较好的学生后,开始引导他们用心走进阅读中,并提出如下任务:①标出生动传神的动词、形容词;②标出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拟人句和排比句;③找出你认为文中“言简意赅”的句子;④文中的短句多,请标出相关短句,读一读、品一品。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让学生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并授之以相关的阅读方法,带学生走进文本。 的文本本身就是高水平的指导教师。若长期坚持,学生由愿读到善读、乐读,自然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此外,阅读还是克服学生生活面狭窄、写作素材缺乏的 办法。 二、梳理内容,构建写作素材库 学生在写作中缺乏材料,感到无事可记,无情可抒,一来是因为活动范围狭窄,仅限于家门和学校;二来缺乏生活内化的本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如何开发与利用好教材中佳文的素材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细读教材,引领学生挖掘,帮助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 教师对教材编排能做到心中有数,意味着能统揽全局,理性指导学生的整理收集,全面关注学生,使之清楚不同学段设计的内容异同,如自然类,七上写景,八下不但写自然之景,更体现作者寄寓其中的深刻含义(象征),曲折地反映作者内心的情感。这样一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时,因学段的不同,要求便相应地提高,同时也引导学生在不同学段进行素材比较,拓展学生的视角,引导他们自觉积累,在积累中比照,在比照中增容,在增容中进一步拓展思维,建立起属于自己独有的、适用的且逐渐拓宽、加深的素材库。 1.督促学生坚持梳理文本。新学期伊始,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梳理文本,让学生依据系列对课文按单元内容进行分类。同时,还要加强对文本的解读,发掘文本中的亮点,并及时整理、提炼。 2.引导学生挖掘课外素材宝库,包括:生活宝库、自然宝库、阅读宝库、视听宝库。 3.定期交流展示。利用墙报、活动课、多 等平台,定期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素材,组织交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劳动后的成就感、对话中思维碰撞的愉悦感,便于以后在文章中实现活学活用。 三、以读促写,

文档评论(0)

一帆风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