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山西省晋中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试卷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3 3页 试卷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3 3页 山西省晋中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非遗文化博大精深,同学们想选用书法大家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作为“以青春之名,扬君子之德”古诗文网页论坛的主题图。请欣赏其作品并选出最适合的一幅(???) A. B. C. D. 二、句子默写 2.同学们以君子内涵为分类标准设置了论坛栏目导航,并准备以古诗文名句作为相关栏目的导语。请你补全下面表格中的诗文。 古诗文中的君子品行 君子内涵 栏目导语 作者出处 忧患意识 然后知① 。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自强不息 ②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淡泊名利 采菊东篱下,③ 。 陶渊明《饮酒》 忧国忧民 ④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忘身报国 ⑤ ,⑥ 。 李贺《雁门太守行》 不懈追求 ⑦ 。风休住,⑧ ! 李清照《渔家傲》 三、对比阅读 3.中华自古多君子,流芳千古大丈夫。同学们选取下面两篇文章,发布在专题论坛上。读过文章后,同学们感受颇深,纷纷跟帖回应。请你在比较思辨中,补充相关内容。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三章) 【乙】 齐大饥①,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④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饥:饥荒。②黔敖:齐国富商。③蒙袂(mèi)辑屦(jù):用袖子遮着脸,脚上拖着鞋。④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 【乙】文中曾子认为:“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这与【甲】文中孟子“贫贱不能移”的观点是否矛盾? 矛盾!嗟来之食,是一种蔑视他人心中气节准则的行为,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食。曾子的观点违背了孟子大丈夫的标准! 暖心向阳:支持你!孟子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标准:第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1) ,(2) ;第二,“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得志的时候,(3) ;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第三个标准中的“贫贱不能移”与曾子语中的“可食”矛盾。 我认为不矛盾,黔敖已经向齐人道歉了! :试问,别人侮辱了你,再给你点好处,你会接受吗?这与“往之女(nǔ)家,必敬必戒”的“妾妇之道”有什么区别呢? :“女”通“汝”,读音应该是(4) 。根据文意推测读音也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哦!再如:“丈夫之冠也”中,“冠”作动词用,读音是(5) 。 :受教! 说的好!当景春提出“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哉?”这一观点时,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用(6) 的语气,表明孟子对于公孙衍、张仪的“妾妇之道”持(7) 态度。 :对!不同的语气可以表现人物不同的感情。“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齐人用(8) 的语气,表明自己宁可饿死也不要接受别人侮辱性施舍的决心。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哉?”中“诚”是什么意思? 那年夏永恒:亲,可以运用成语印证法哦!这句中的“诚”和“心悦诚服”中的“诚”意思都是(9) 。文言文中解释实词的意思,还可以用字源推测法。如:“父命之”中的“命”,就可根据其字源,解释为(10) 。 考场中的我 :我的观点是不矛盾,理由是(11) 。 四、现代文阅读 “互动留言墙”栏目计划更新“眼中厚爱,笔底深情”散文鉴赏专栏,请阅读选文,与他们一起互动吧。 我与父亲 ①现在每次呼唤你的时候,我已习惯了喊你:爸,而不是:爸爸。我知道你们那一辈喊父亲为:大。父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yswl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